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获得快乐的小贴士

2018-08-04  本文已影响2人  碧湖月影

前不久看见一个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人总是消极的?语文老师用非常哲学的话讲了人自怜的高深道理。让我讲一遍这种道理,我肯定做不到。所以,我只能给你开出一个小药方,让你知道怎么做才能够让自己快乐。方法说简单也不简单,毕竟这跟自己的整个性格,归因方式,教养方式等等都有关系。不过,寥胜于无,也许哪一天,你就用它们来调整自己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你就逐渐地走向成熟……

上药汤了,良药苦口,慢慢品尝!

1、充满希望,无论是对现在还是未来

对生活満怀希望是我们最喜欢强调的。为什么我们要満怀希望了?今天你就会找到最现实的答案——为了幸福和快乐。其实幸福和快乐就是人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今天我就告诉你了,有希望就会有快乐。

我记得《乱世佳人》里有一段:

白瑞德因为误会,选择离开郝思嘉。而此时的郝思嘉内心是痛苦与悲伤的,可是她却说:“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白瑞德走了,明天还不是世界末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会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这就是一种希望。当人以这种希望去迎接明天时,会更加地有勇气,更加的轻松与快乐。反之,如果这个时候的态度以另一种语言表达,那么结果会截然不同。打个比方说,这个时候郝思嘉说:“你走了我怎么办,我以后的生活只可能是越来越糟!”(絶望型)或者“走就走,走了就不要回来!你以为我就离不开你啦!”(外表坚强型)

絶望型的后果是,内心痛苦加剧,而且无法正常的规划今后,浑浑噩噩,感觉人生全无意义。而外表坚强型则代表着虽然内心痛苦,可是不肯接受自己的这种情绪,反而要与这种悲伤对抗,可想而知内心也无法轻松起来,也难以恢复快乐。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希望型的恢复效果好。因为希望型会慢慢地走出悲伤,开始规划新生活,用新生活为自己创造快乐。

说白了,就是接受痛苦与悲伤,然后不失去希望的生活。“都会好的。”当你是以这种心态去努力的时候,还有什么不会变好了。

2、专念:寻找新奇

所谓专念,就是努力在生活中寻找新奇的东西,用新奇的东西激发人的快乐。比如旅游,其实就是通过没有见过的美景,陌生的人事来激发新鲜感,从而达到快乐。可是按照这个原理一想的话,人又哪里只有旅游才能找到快乐。有句话说:旅游就是去看别人看厌烦了的风景。其实说直白了,就是别人从眼前的美景里面找不出新鲜感了。但是,你这么一想的话,马上就明白了,其实,人只要始终带着一种新鲜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看身边的人事,那么熟悉的景致与人其实也会有他们的不同。

你想想,每天你走过的路是始终不变的吗?

如果你说“是”,那么意味着你根本没有去细看,你只是在完成走路这个任务。周围的花草每日都在发生改变,也许今天它还是枯萎的状态,明天就萌发了绿意;再过一段时间,它又是绿意盎然;紧接着或许还有花团锦簇。又或者,某一个人家,今天门前什么都没有,明天就多了一只慵懒的三花猫。你不去看,怎么知道一切没有发生改变。只要改变了,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更何况,你还可以走街串巷去寻美。在未知的驱使下寻访,当某个美丽的场景出现,那种惊喜也是无可言喻。

所以专念的关键就是要始终保持一种对事物的新鲜感,努力去发现,那么时时都能找到新奇。

3、全神贯注地做事

当你全身贯注的时候,会发现时间过得特别快。这种快是因为你的内心得到满足,得到快乐之后的一种时间错觉。

所以,要快乐的话,不妨认真的做事。可是该做哪类事才能达到全神贯注了?

一个不喜欢数学的人,做数学题会全身贯注吗?一个不擅长运动的人,跑步时会全神贯注吗?一个不热衷于画画的人,画画时会全神贯注吗?……

说到底就是,找你喜欢的事情,你擅长的事情,能够让你获得成就感的事情来做。当你有了成就感,自然就心情舒畅了。

4、基于利己、同理心来增强利他行为,由利他而获得满足与快乐

我们知道,帮助别人,是出于一种同情,感同身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同理心。可是,某一天,当一个人帮助了别人,他感觉非常快乐,或者说他帮助别人可以收获赞扬,那么他该不该因为这种结果而羞愧?也就是说要不要因为利他行为所带来的利己结果而羞愧?

当然不需要。因为利己是为了更好的利他。

前段时间很火的电影《芳华》中的男主角刘峰就是一个因为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的人。帮助别人而获得自己最大的满足,这不是罪过,而是一种人的需要。不要把利他看的那么无私,太无私了,太伟大了,太神圣了,反倒失去了人性。所以,电影里面人人把刘峰神化反倒毁了这么一个好人。

你们大概不知道,当人处于痛苦时,会降低帮助别人的概率。至于为什么,你们可以自己去寻找答案。

所以啊,做好事也是可以给自己增加快乐能量的。

5、感恩:对别人的感恩,别人对自己的感恩

别人感谢你,你因而获得快乐,这个我们就不细说了,因为每个人都明确的感觉到了这一点:比如医生收到病人的感谢,老师收到学生的感谢,父母收到子女的感谢。再来看,这三对关系中其实都是双向的。首先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另一方表达感谢,收到感谢的一方也要将这个感谢回馈出去,只不过,有些时候人回馈的人不同罢了。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收到感谢时快乐,带着感谢再付出(感恩对方)时,也自然是快乐的。

所以,在家庭中,如果你看到了妻子(丈夫)、子女的付出,不妨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来表达感恩,那么你或他(她)都会收获快乐。

这里也专门说到一种情况,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朋友之间有时会出现一种抢着买单,或者一方特别主动对人好的情况,这种时候,得到的一方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一种负罪感,因为他觉得没有机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其实这种时候不如想想怎么传达自己的感恩,当把感恩传达出去了,也就不会有这种压力,自然也就能够快乐。

6、宽恕自己,宽恕别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特别恨自己,觉得自己某些事情没有做好,导致了不好的结果;特别恨某个人,因为他做了某些事,所以,你不断在心理诅咒他,想报复他,甚至是特别高兴看见他摔跟斗。

怨恨自己怨恨别人,真的能得到快乐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反复抱怨自己事情没办好,恨自己无能,恨别人诅咒别人时,这些令你痛苦的事情在不断回放,你在不断重复那些痛苦的过往,反复体验当时的负面情绪,并且不断地被新的负面情绪所困扰,包括愤怒、悲伤、痛苦……那么,几时你才能够快乐呢?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就是宽恕,接纳自己犯下的错误,并不断总结反思,让它成为财富;放下你对别人的仇恨,让那个伤害了你的人不再干扰你的生活。当你慢慢放下,宽恕了,这个事情呈现在你记忆中的样子也就发生了改变,它更加的平静,那个时候,你也能够更加客观的去看问题,学到新的东西。而且它们也再也不会困扰到你,囚禁到你,你是自由的,是快乐的。

7、在人际关系中创造一种相互欣赏的氛围,对别人的积极事件做出主动建设性的反应,即多鼓励

我们来模拟一个家庭场景,这个场景是关于丈夫升职加薪的。

方式一:

丈夫回家告诉妻子:“我升职了!”

妻子马上问:“涨了多少工资?”

丈夫:“……三百……”

妻子:“这么少!”(转身继续玩自己的)

方法二:

丈夫回家告诉妻子:“我升职了!”

妻子高兴地说:“亲爱的,你太棒了!”

丈夫:“虽然工资只涨了三百,可是……”

两个场景里,丈夫的心情是一样的吗?升职这件事于丈夫而言是高兴的,是需要倾诉和分享喜悦的,可是,如果接招的人给出的回答方式不同,那么,丈夫的高兴程度也会有天差地别。

如果你注意观察自己的情绪的话,你会发现,平时你更喜欢听见别人的赞美,比如“你很棒”“你很漂亮”等等。更何况是这种分享积极事件的时候,你肯定不会是希望别人批评这件事,甚至上升到对你能力的攻击。每每遭遇“不好的对待”时(不期待的反应),分享的人就会开始后悔,我怎么会选择跟他或她谈论这件事情。想一想,你是不是有同感?

所以,很多时候恋人夫妻父母子女朋友之间,为什么无话可说,为什么无法构建和谐的交流氛围,其实就是因为,与对方说话无法让自己快乐。于是,我们就经常说,“要与情商高的人聊天”“要与具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一个人的回答,真的可以直接影响另一个人的心情。

比如很多学生遇到过考试焦虑,他们会不自然地去寻找朋友,交流这种焦虑。如果他们遇到的是一个同样焦虑,并且也想传达焦虑的人,那么一场讨论变成了吐槽抱怨大会,焦虑升级;如果他们遇到的是一个没有焦虑,或者说有焦虑,可是能够自己调整的人,那么这个人所传达出的就是正性能力,能够帮助朋友一起对抗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有焦虑共同经历的人显然又比没有经历的人,更具有说服力。)

无论如何,还是那句话,跟懂你的人做朋友,跟能够与你分享快乐悲伤,并且能够与你的快乐悲伤产生共情的人做朋友,与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人做朋友,与“有趣”的人做朋友。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俗世的烦恼太多,不如找个具有有趣灵魂的人,与自己共同度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