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成败,取决于你对待低潮时期的态度
写作的成败,只取决于你对待创作低潮时期的态度。——(美国)杰里 克利弗
一连数天没有写东西,期间固然有工作忙,出差的缘故,但更多是自己的懈怠和懒惰。今日翻看美国写作培训领域教父级大师——杰里克利弗的《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虽然只浅浅地读了一个章节,但感慨颇深。
你的成败,取决于你对创作低潮时间的态度克利弗说,每一位作家都会遇到创作的高潮期和低潮期,不可能有人停留在高潮期。这正如我们悲欢离合的人生,有欢笑,也有泪水。
作为一个写作者,不应该去逃避自己的低潮期,而是像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一样,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它,进而才能走出低潮。
这正是我心中面临的困惑。
一直以来,每当打开电脑,想要写些东西,总是不能聚起精神,有时甚至连按下开机电源的勇气也没有。敲出了三五行字,总是越看越不顺,删掉再写,再删掉。如此循环往复,时钟走向了午夜,还是那样短短的几行字。
我总是认为这是自己优柔寡断的性格所致,总是想把一篇文做到“尽善尽美”,才在写文与删稿之间左右徘徊。而克利弗告诉我,这是每一位创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著名作家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辛苦写作了三天,突然间他发了一阵脾气,倒在地板上滚来滚去,他把地毯塞进嘴里,继而以头撞墙,真是苦不堪言。
相信这只是福楼拜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没有灵感,或者小说偏离原来设想的思路,类似的情形定然发生过许多次。如若他只是在一个低潮期就选择放弃,那么也就不会有我们后来读到的——悲情而又令人感叹的“包法利夫人”。
创作低潮期是每一位写作者都要经历的,这是写作的基本规律之一伟大的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用数个月就能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的例子,简直凤毛麟角,即使被大家公认“写作神速”的纳博科夫,在创作《洛丽塔》时,也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三个多月,对于一部长篇小说来说,速度不可谓不神速,但相信,纳博科夫在动笔前,也一定经过了周密的思考,很长时间的推敲。
同时,为了阐述创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克利弗还以约瑟夫海勒为例,讲其为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整整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十年间,无数次的创作低潮和高潮,交替出现,低潮期海勒也经历了如福楼拜一般的痛苦。
其实不仅约瑟夫海勒之“十年磨一剑”,我们所熟知二月河先生,足足用了20年时间,才完成著名的“落霞三部曲”。将康、雍、乾三世130年之久的盛世与凋零,活灵活现呈现于众人面前。
他曾说,“创作历史小说,最难的是将人物形象立体化”,每当思路受阻灵感顿滞,他就会通过阅读史料调整心态,以便尽快走出创作低潮。
克利弗说,低潮和高潮的交迭,是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既然是规律,那么每个人都躲不过,在经历了低潮之后,我们的创作状态,也会像蜻蜓点水一样,在经历了俯冲之后,逐渐回到正常水平。
所以,不要轻易地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的水平。写作的成败,往往不在于你是否经常文思如泉涌,而是取决于你对待低潮时期的态度。
写作低潮期,如蜻蜓点滴水,在经历了俯冲之后,水平还是会回逐步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