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检杂谈】---临床检测,到底该选PCR还是NGS?(二)

2020-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卡布达b1

前言:上一篇,我大致讲解了PCR和NGS两种技术发展的简要过程(请戳第一章)。在这一章,我将尽可能多的调查技术发展背后的主要推手,资本,是如何一步步将基因检测市场打造成如今这个局面的。

资本是什么?资本就是拿着本金,通过投资获得利润。资本永远是贪婪的,追求年复一年不断增长的投资回报率。无论是基因检测市场,还是任何一个非国家完全控制的市场,资本都在推动它的运转和发展。

第二章 · 资本篇

造蛋糕

通过前一章的介绍,可能大家都注意到了,我在提及测序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两家公司,罗氏,和Illumina。那么,我就从这两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探究资本在临床检测市场上发挥的作用。

测序巨头 Illumina
在2000年前后,经济发达的美国,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步入尾声,大家对基因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股市刮起了一阵“基因检测”概念的狂热,大量投资涌入,人人都想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
Illumina早在1998年便已经成立,最早就是一家空壳公司,创始人也不是科技天才,连公司要做什么产品都没思路。但是不得不说,创始人的眼光和定力还是很不错的,在2000年,招募了Jay Flatley来做产品研发。Flatley本身是医学博士,来Illumina之前把自己创办的公司“分子动力”卖了三个亿。所以可以看出这个人,不仅懂技术,还颇有商业变现头脑。
Jay Flatley的加入,为Illumina注入了完全不同的动力,他非常看好测序仪市场的广阔前景,并提出了大家后来都很熟悉的一句话,“把测序成本降到1,000美元以下”
这句话,Illumina的员工听到了,投资者听到了,同行也听到了。成本,是当时阻碍测序市场规模的最大障碍。所有人都听得出,成本降低意味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因为这两样事情是成反比的。测序仪就和电脑、空调、冰箱一样,只有普通家庭消费得起的,才是资本喜欢的大蛋糕。

Illumina生产的高通量测序仪Hiseq 2000

诊断巨头 罗氏
罗氏,成立于1896年,没错,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老资本主义企业了。经历过一战和二战,最早是做制药,从19世纪的消毒剂、止咳糖浆,到20世纪的维生素、镇定类安眠药。罗氏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简言之每一任领导人都非常注重研发,善于将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化,罗氏出资建立的纳特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和巴塞尔免疫研究所,其中不乏诺奖级的研究成果。
罗氏布局诊断行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随后第五代领导Gerber,通过一系列壕气收购,确定了罗氏的四大核心业务,即制药、诊断、维生素、香水。

罗氏的商标
能成为诊断行业的巨头,这个经过也不是一般企业能够复制的。罗氏在布局之前,就已经是制药届的大佬,有钱有资源,想在诊断行业怎么玩就怎么玩,甚至连规矩都是和各国政府一起制定。但是罗氏之所以能坐稳IVD(in vitro diagnostic,即体外诊断)的头把交椅,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在1990年,收购了Cetus公司。Cetus公司有一个员工,叫做穆利斯,不错,就是发明了PCR的穆利斯。当时的Cetus公司手握PCR专利,却负债累累,罗氏趁机接手,仅用3亿美元,将其收入囊中。后来的故事,就很简单了,罗氏利用自己强大且成熟的产业链,完成了PCR技术的商业化,推出标准化的PCR试剂、仪器,甚至是操作人员的培训。
这时候,以PCR技术为核心的分子诊断市场也已初具规模。从当时杜邦公司和罗氏的竞争中,我们可窥见当年PCR技术,就如同今日的NGS一样,举世瞩目。
杜邦与罗氏竞争PCR诊断市场
参考链接:杜邦向Cetus公司的PCR垄断地位发起挑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