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2022-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罗雁儿

      看到这样的定律,比较扎心。也终于解开了前段时间的困惑。

      儿子一进门就不耐烦,竖起自己的刺猬铠甲,对我有很大的抵触,让我莫名其妙,我就问他,为什么对妈妈这么反感,他说,您那么严肃那么紧张,一看就知道家里的气氛不对,我说,那你也不想想妈妈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儿子说,我不希望你把坏情绪带给我。

        我有些伤感,觉得孩子真的是没心没肺,对父母态度真的是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孝顺。这个事情就这样搁置在我心里万般不是滋味。直到此刻看到这篇文章说的这个定律。

      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麦拉宾法则”,也叫“7/38/55定律”。原来是我的肢体语言向儿子表达了不满与愤怒,我心里是非常生气他偷偷买手机,而且玩手机那么理所当然,我嘴巴里没说,肢体语言透露了一切,儿子比较敏感。

      这个法则讲的是,我们在和一个人交流时,对方感知到的信息:55%是通过看,比如我们的手势、表情、态度、肢体语言等;38%是通过听,比如我们说话时的语调、语气、速度、声音大小等;只有剩下的7%,才是纯粹说的具体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跟孩子讲道理时,他真正能听到的,只有7%。而剩下的93%,他是在看你的肢体语言和听你的语气语调。

    而如果我们的肢体语言和语调是愤怒的、吼叫的,孩子的大脑就会察觉到危机,此刻他脑海里会出现三种反应:攻击、逃跑、呆住。儿子的表现应该是攻击,他更多的时候是沉默是逃避。孩子的大脑,接收到了你93%的身体语言,却恰恰没有收到你最想表达的那7%的内容。

      于是,你不得不一次次讲,一遍遍讲。然而,研究表明:重复的频率与说服的效果是呈“倒u曲线”。也就是说,过了恰当的次数,你说得越多,越唠叨,说服对方的效果就越差。父母教育孩子,讲道理就是下下策。

      不管在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中,我们想要维持好这段关系,都可以遵循一条准则:我希望你做出改变,是因为我希望你爱我,而不是因为你是错的。只有试图让孩子心中有父母,孩子心中才能装下父母;

      只有感受到父母是在爱中管教自己,所有的管教行为都是因为爱,是为了自己未来的成长,管教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话: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得更好。责备使人退缩,鼓励使人前进。抛去“讲道理”,从孩子身上发现亮点,找出优点,每天拼命夸他、鼓励他。

      低层次的父母喜欢不停地讲道理。而高层次父母,会做好这2件事,你的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事实感觉比较

      我甚至有一种想法,孩子跟我有太多的相似,我的叛逆映射的就是孩子。想要改变孩子,不如先从自己做起,这段时间坚持运动写作,坚持努力工作,感觉到自己精气神的提高,我和孩子之间是有磁场的,孩子会跟着我一起进步。

      以后我就多做一些爱孩子的事情,少说教,让孩子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