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我们喜欢什么根本不重要
01.新说唱的孤儿剪辑其实可以理解
去年六月,说唱因为一档节目而突然风靡全国,吴亦凡带着freestyle席卷了热搜。突然间你身边所有人说话都有了节奏和韵脚。说唱文化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地下时期,终于在2017年赢得了大众的关注,迎来了黄金时代。
所以说互联网时代就是好在这里,一旦有了对胃口的东西,积极反馈会马上呈现,事情的热度上升的很快。而因此带来的“流量”正是现在所有甲方和投资者最注重的东西。
今年七月,有嘻哈第二季播出,改名为《中国新说唱》。这一季的播出热度依然很高,在节目海选时期,就因为giao哥等网络红人,徐圣恩等已经自带流量的小生将大家对新说唱的期待不断提高。所以节目一经播出,播放量和话题度都非常高。但在播完两期之后,节目的剪辑师就被骂的停不下来。孤儿剪辑也成了弹幕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我也这样骂过,但其实我并不明白这个词的来源。于是在写这篇文章前,我去查询了孤儿剪辑,看到定义后,我没想到我还是低估了互联网的恶意。
孤儿剪辑:由《中国有嘻哈》节目弹幕衍生出来的网络流行词汇,该词含义是现在网络上对于该节目剪辑师的一种吐槽用语,其中“孤儿”原本是避免直接开骂对方死妈死爹无双亲成了孤儿的常见弹幕脏话用语,其后不明该词用意的网友也随之跟风,仅仅是由于《中国有嘻哈》太火,节目又采用了观众不太适应的欧美节目式的剪辑方式制造悬念,吊足观众胃口,观众为了表达没有在当期看到选手晋级结果的不满情绪,从而吐槽该节目剪辑师,目前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全民欢乐调侃的网络流行词汇。
其实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本意是吐槽剪辑,并没有想到骂人孤儿其实是脏话的替代词。互联网时代的弊端也正在此,我们了解的不多,但是见到的太多了,跟风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跟风反而变得奇怪,其实这正是大家变成手机控的原因:害怕别人说的东西我不知道。
看完节目两天之后,作为一个自媒体经营者,我开始冷静下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剪辑师,我会不会这样做。
节目剪辑其实采取了最常见的“蹭热度“的方法,陈梓童周汤豪没粉丝吗?有。他们的表演好不好?好。他们的流量有没有徐圣恩多?没有。很好,他们只有片段,徐圣恩表演的一般也要放完整版。
这种做法在现在的节目中屡见不鲜,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流量比节目质量更重要。
02.Dior开始发布土味视频
说热度这个事情,就必须要提一下上个月Dior官方微博放出的一个视频。Dior本来作为一个高端奢侈品品牌,走的一直是国际路线,但给新品马鞍包手袋做的宣传视频却透出浓浓的“土味”:一个打扮的像四十岁的白领走进店内,店员拿出新品,她在穿衣镜前试背并购入。
不少网友在评论里吐槽视频像是二十年前拍的,营销是不想要年终奖了吗,还不删视频在等什么。
视频虽然“土味”,但带来的数据是非常好看的,这个三十秒的视频播放量接近五百万,瞬间成为了官微转评赞数量最多的一个视频。而视频至今也没有删掉,仍保留在官微主页。
03.我们到底在关注什么
其实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友在关注负性事件时,积极性远远大于正面事件。相较于夸赞别人,我们更擅长的是吐槽别人。
所以新说唱不惜背负骂名也要蹭热度,Dior公关不惜发布土味视频也要高播放量。他们不知道这样会被骂吗?知道。但这样做目的达到了吗?达到了。目的就是:流量特别大,数据特别好,甲方/上司/投资者很满意。
所以观众的喜爱度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新媒体时代,好坏已经不重要了,赢得关注,即使是一时的关注,才是几乎所有人梦寐以求的。
在“网络冲浪”的同时也要偶尔停下来,看看自己到底在关注什么。思考的人最有魅力,有时候了解为什么比知道是什么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