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些国家录取政策不约而同向“弱势群体”倾斜
继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推出SAT“逆境分”(adversity score)之后,牛津大学也公布了两个新项目,意在帮助“寒门学子”在大学入学申请中胜出。
College Board推出的Adversity Score(逆境分)是基于新的录取评估系统The Environmental Context Dashboard,在对15项指标进行评估之后得出的环境评分。评估指标主要分为家庭环境、高中环境、社区环境几方面。
逆境分从1到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学生所面临的困难越大,不会影响SAT分数本身,但会作为一种补充资料,直接递交给大学招生官。这些数据能为招生官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从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家庭能提供的资源、在高中内的学术水平等多个方面评判其学术表现。换而言之,SAT分数不再单单是一串数字,College Board试图赋予成绩以“语境”。在同样的成绩下,“逆境分”可能会给“弱势群体”赋予相对优势。
作为一个考试,不再只提供分数,同时提供学生获取该分数的环境背景,意在考虑考试分数之外的“公平”。而作为世界知名的牛津大学,针对家境弱势的群体开辟特别项目、提供专属名额,甚至给予考试分数倾斜,此举也体现了其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
牛津大学公布在官网上的两个新计划分别是“Opportunity Oxford”和“Foundation Oxford”。“Opportunity Oxford”有200个名额,针对社会、经济方面有困难的潜力学生,他们可能过去一年有短暂的学业中断,需要有中学到大学一个“过渡”辅助。但该项目还是走常规途径申请,分数需要达到要求。
另一个“Foundation Oxford”项目,共50个名额,针对拥有“高学术潜力”,但因为非个人可控的原因,无法成为有竞争力的申请者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是难民、受照顾的儿童等。入选者的A-level分数要求比常规录取的低,不过学生需要先通过“Foundation year”,才能被牛津大学录取。
两个项目都为具备潜力的弱势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入牛津就读。
牛津大学副校长Louise Richardson
牛津大学副校长Louise Richardson教授表示:“这是牛津大学招生方面的一个重大变革。牛津大学的每个员工、每个院系已达成共识,加快促进学生群体多样化的步伐,并确保全国每个学术卓越的同学都知道他们在牛津拥有同样公平的机会。”
牛津大学计划到2023年,新生中弱势群体的比例从目前的15%提升到25%。
除牛津大学,英国多所院校也颁布了对待贫困学生的优惠政策。
去年,剑桥大学启动了一项5亿英镑的筹款活动,为一项新的“过渡计划”提供资金,以鼓励和支持来自贫困家庭的天才学生申请入学。该计划将包括为期三周的强化衔接课程以及学位课程之前的额外过渡年,以提高具有学术潜力但可能达不到高入学要求的弱势学生的成绩。
布里斯托大学也从去年开始,通过降低贫困申请者A-level入学要求来提高弱势群体的录取率。
根据英国《卫报》5月14日的报道,华威大学将启动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该计划旨在采用财政支持、降低入学门槛和对当地学校的资助等一系列措施,从英国各地区招收更多的贫困学生。根据过去6年的招生政策,华威大学计划降低A-level入学要求来增加学生群体的多样性。
中国高校针对“寒门学子”的专项计划
我国名校也存在着农村学生比例逐年走低,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约30%一路降低到不足10%。为了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国家近年来启动了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三个“专项计划”,意在提高农村、边远等地区学生录取比例。
2011年起,清华大学首创并实施专项招生项目“自强计划”,在高校中率先面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招生政策,给予通过考核的寒门学子较大幅度降分录取优惠,为农村贫困地区学子点亮希望之灯。
北京大学也于2015年启动了“筑梦计划”招收优秀农村学生,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此外,还有南京大学的励志计划,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的自强计划,中国人民大学的圆梦计划等高校专项计划,使更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优秀学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阶层固化”、“普通人的上升通道正在关闭”是近几年常被谈起的话题。曾经的“寒门出贵子”如今已渐行渐远。知乎上,一条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圣经.马太福音》的典故后被归纳为”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如今在世界各国,教育公平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从中国的高考政策地区名额配比,到美国SAT考试,再到英国名校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政策。有一个被达成的共识是,相比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受原生家庭条件的影响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趋势。
现在国内外大学针对这个问题,开始出台向弱势学生倾斜的招生措施,但这种方案能在多大程度上奏效,以及是否真的帮助到了需要帮助的群体还有待观察。
另外,对于家境相对好的学生,这种倾斜政策或者逆境指数是否也是一种不公平?公平,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教育公平的背后,其实是社会资源和机会的分配机制,政策的背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价值取向,在照顾弱者和效率竞争中达成的一种微妙的平衡。毕竟,谁也不希望在科幻世界中所描述的“北京折叠”,在某一天变成无可逆转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