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毁掉你的,是那颗不争气的心

2020-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唐格阳

文 | 唐格阳

  —1—肆意放纵自己,拉开差距才后悔。

  19岁你进入了大学,第一次到离家这么远的地方,看一切都很新鲜,被所有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对一切持着敬畏之心,暗暗发誓四年里要有所成就。

  20岁依然作为被压榨的一届,你总是抱怨,被强制去听各种讲座,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看着毕业后有所建树的学长学姐们回校演说,你装作不屑,却又听的入神,心想自己以后也能成功。回到宿舍却又拿手机打起游戏。

  21岁熬成了校园里的老油条,早已经褪去初来时的高中气,彻底放飞自我懒散堕落,都不知道曾经的热情跑到哪里去了,现在想想只剩下一个空壳,过一天是一天。

  22岁你惊慌时间过得飞快,看着周围人过了四六级拿了各种奖项,而自己一无所获还在为期末挂科烦心。你开始质问自己怎么了,现实和理想差了十万八千里。后来安慰自己说,考上研就好了,你又开始自己感动自己。

  23岁临近毕业,你后悔自己为什么四年没好好努力,硬着头皮做了毕业设计,最后各奔东西,唯一陪自己到最后的,是手机里那款游戏。

  我们都听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假设你每天学0.9,而你同学每天学1.1,0.9的365次方约等于1.988,1.1的365次方约等于1283。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你每一次安逸的同时,不知道别人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辛酸。你以为的差一点点也没关系,早晚会积累成一个无法弥补的漏洞。

  —2—这世界优秀的人那么多,你还在自以为是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大二时,微信公众号越来越流行,我也申请了一个,没有目的,就是好奇想探个究竟,没事发发自己的文字。后来朋友建议我可以有些创新,像时下流行的一些公众号一样。我试了试,原来以为听起来这么容易的事,真到手上做起来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因为当时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还记得自己深夜手抄“就算没观众,自己第一个被感动……”整整二十页。也许是那股劲被磨平了,也许是三分钟热度过了,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大三,借着对刷微博的热爱,努力做到了黄V号,看着自己发文得到的第一桶金,虽然不多,但是那种完全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别人肯定的喜悦感是不可言喻的。

  那个阶段,自己也总结了很多问题,也学习了很多相关的建议。经历过微信的打击,对微博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想到好运就这么突然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嫉妒同行的成功,便觉得那很轻松很容易,只是自己没有认真而已,总是批判我们见不得好的一切,以此来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却不知道越是这样,越是暴露自己的无知,到头来一无所获。

  一个人一生的主题,其实就是成长。越成长,越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世界优秀的人那么多,你得有点别的。

  —3—每天的生活井井有条,主要的事情却一个也没做。

  首先说我,我是一个没有规划概念的人,每天的事情无论多少,我都不慌不忙,做到哪是哪,剩下的明天再做就是了。加上我根深蒂固的拖延症,也让我错过了很多机会。还好改正的不算晚,也还有补救的机会。

  另一位朋友,他从进入大学那一刻起,就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整日的活动范围就是教室、图书馆、食堂和宿舍,终日如此,从不间断,期末考试总是第一。可能怕拉仇恨,没有提获奖多少,但是我想,这样的人奖学金都能拿到手软吧。唯一的遗憾是我们学校没有保研,如果保研的话,非他莫属吧。

  他说每天不学习完规划的东西,心里会有愧疚感。他也建议我每天列一个规划,把当天的主要任务先做完,再去做剩下次要的任务。当我看见他摆好一个月来的规划便签纸时,惊讶原来三十天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

  心里痒痒的我也开始跟着做了,才发现我一天的精力居然能做这么多事。那时候就觉得,做好规划是很有必要的,它并没有浪费你多少时间,反而提高了你的效率。

  其实很多时候,真正制约我们成长的,并不是时间本身,而是我们的生活状态。规划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完成一项的成就感让你有更好的状态去做下一件事情。规划好一天要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你终究会成为与现在付出所匹配的你。

  与步入社会相比,在学校期间感受到的压力,根本不值得一提。学生时代是永远也不会倒退的,别让自己日后怀念的学校时光,布满不争气的印记。

来源:唐格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