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止戈的智慧

2018-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方家大少爷

生活中我见过一些小朋友,在手机上打打杀杀,暴戾之气日胜,然却并不勇敢。有人平时作威作福,有人自命不凡,真当“暴力”来临之时,通常怯懦不敢申诉和付之行动。

“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此力要像蚕宝宝破茧而出,力可过中求中却不能过大,只因凡事过犹不及,刚刚好就可以,否则自己也变成暴力了。

如《人间正道是沧桑》里老爷子对长子讲的:“我们家祖上只知道兵事,经商是要有天份的,你有么?”反之也然,心中纵有千军万马,要真去战场杀人,怕是困难的事情。长平之战,赵恬就是例子。

虽说许多道理相通,但切忌纯粹的“纸上谈兵”。(呃……笔者想到了当下的自己)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但毕竟隔着行业,许多军事上的事情,不可以简单地往套,商业也是有其特殊的逻辑和专业的操作方式,有些部分甚至比兵事还要难。此部份改天说,今日就说武。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在之道也,不可不察。”

所谓武,止戈为武。力与暴力之区别,贵在“知止”。战争是一种停止暴力侵害的艺术。但穷兵黩武,也必定覆灭。曹操所谓“恃文者亡,恃武者灭”,纵观历史,莫不如此。

孙子兵法是一部小不起的书,通常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军事著作。

但我个人今天要推荐另一本更早的兵书,《管子》。管子其人远远早于诸子如老子、孔子、孙子等诸子,虽被归为法家,但其书中道,法、兵、经济等等均有论述,我认为其是百家之父。

管总协助齐垣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一生作战无败绩,善于伐谋伐交,常不战而屈人之兵,内连诸侯,外拒戎狄。被后世之人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就连颇为轻视其价值观的孔子也不得不承认,要是没有管子,就得像野蛮人一样茹毛饮血了。

管子之道,后世称之为霸道,但我认为更是审时度势,有道而知止的典范,作战的目的清晰,能不能打,如何动员,如何作战,内政、经济、外交、军事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春秋战国至秦统一的几百年间,虽又经历了许多内乱外患,甚至遭乐毅复仇几乎灭国,但总能牢牢地守住强国的位置,是诸侯不可轻视的力量,都可以说都是管子的功劳啊。

愿我们都知武善用,学会积蓄力量,鼓起勇气,破茧成蝶。

再次感谢廖总的鞭策鼓励和码字群小伙伴的陪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