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说不完的故事文心飞翔

你若勤奋,老天也为你开路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6人  林海寻音
你若勤奋,老天也为你开路

人们常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人,说到底就是那些先知先觉者,在别人还沉浸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悄悄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在别人进入黄粱美梦之时,他们还在挑灯夜战,计划明天的事情。

记得有一句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思是雄鸡唱晓,月亮还挂在天边,诗人起身准备赶路了。却发现白霜覆盖的小桥上,早己留下了行人的足迹。

“莫道君行早,还有早行人。”你以为自己够早够勤奋了,其实有人比你更早更勤奋。

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

曾国藩6岁时进入私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了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大家都说他天资聪明。其实曾国藩小时候天赋并不高,但说起他的勤奋,人人都称赞不已。

有一天深夜,家人都睡了,只有曾国藩还在读书,当时他正读那篇读了好多遍都还没有背下来的文章。这时,他家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儿好处,可是等了好久,曾国藩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小偷等得不耐烦了,非常生气的跳出来对曾国藩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我都会背了。”然后把那篇文章背了一次,扬长而去。

而曾国藩见小偷居然也会背诵,自己却背了半天,还没背下来,惭愧不已,于是又坐下来重新背。

正所谓勤能补拙,一分辛苦一分才。曾国藩是勤奋的,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常苦读古书,苦思道理,苦写文章,常将所感记在日记中,一点一点地积累知识。

也许,我们在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候,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着急,都有一种虚度时光的遗憾。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又被打的粉身碎骨,留个自己的徒有无尽的伤悲。

其实,任何人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人们在羡慕别人的成功时,却常常忽略了他们不为人知的艰苦付出和磨难。

前不久,看过一个从保安逆袭成博士故事:

1977年,李明勇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个偏僻的乡村。16岁初中毕业辍学,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当过水泥工,也干过木匠,后来又回到老家帮父亲种烤烟、养鸭子,各种能挣钱的工作他都做过。

22岁时,李明勇进入贵州教育学院,成为一名保安。每次看到校园中那些年轻自信的脸庞,在草坪上读书的自由,充满历史感的建筑,整个校园氤氲着人文书香的气息,让他都觉得分外羡慕。

一天,学校一位领导对他说:“小李呀,你还这么年轻,难道你就想一辈子当保安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李明勇的心里,盘亘在他脑海中许久,想要读书的念头被燃起,于是他决定重新拿起课本准备应战成人高考。多年落下的课程,早已生疏的知识,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的难以兼顾,所面对的困难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2001年,李明勇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专科班,并在2003年顺利考取中文系本科班。2005年,李明勇本科毕业,他的人生轨迹已经彻底转向,梦想好像已经触手可及了,拿着这份本科学历,他完全可以找到一份工资更高、更体面、更安逸的工作,他却依旧不满足,而是有了新的梦想,他决定考研。

比起成人高考,考研更是一次艰辛的战斗。然而,却连续两年考研失败。最难的时候,周边的人都劝李明勇放弃,但李明勇不甘心,在2007年第三次坐在考场上,没人知道,考试前几天他发烧近40度,眼前眩晕出现重影,一行字母都变成了两行,陪他去输液的朋友心疼劝他别去了,他依然带病坚持赴考。最终,李明勇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贵州大

硕士毕业后,李明勇选择回到母校当一名辅导员。为了更好地教好学生,他开始“不知足”起来。于是,李明勇又决定考博。

经历2013年、2014年两次失利,这一次依然没有击垮李明勇的决心,相反他考博的欲望越加强烈。2015年,经过两次失败后,他终于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学的博士,并在2018年顺利毕业。他再一次选择回到改变他命运的贵州师范学院,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并担任大一新生的班主任,给孩子们上美学原理和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两门课程。

富兰克林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因为你越勤奋,机会就越多,也就越有可能抓住机会。

有时候,人们会抱怨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勤奋过,努力过,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处境,依然没有赶上身边的人。

实际上,勤奋并不是人们心中想象的那样轻松,持之以恒的勤奋才有可能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目标。而那些间歇性的勤奋只能碰碰运气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