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语文导读法

2024-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龙山月

语文导读法的理论基础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学生为主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说,教师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首先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确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展潜能的活生生的“人”,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为主导”则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的描述和限制:“主导”的着重点在于“导”,“导”,就是因势利导,要求教师必须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之、引导之、辅助之、启发之,务必使学生自悟自得,而不是由教师越俎代庖、填鸭灌输;教师“导”之有方,学生才能学得有章有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名副其实的主体。

“训练为主线”则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合作的基本形态。“训练”不是习题演练,也不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刻板和烦琐的字、词、句操练。从词素的构成看,“训”指教师的指导,“练”指学生的实践;教学中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所形成的师生间的互动、合作过程,就是训练;教学中只要有师生的互动、合作,就必然呈现训练的形态。

“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会学”;“教师为主导”是确保学生真正实现其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着眼于教师的“善导”;学生的“会学”和教师的“善导”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必然呈现为“训练”的形态。“主体——主导——主线” 不是三个并列概念(或命题)的静态排列,而是对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的动态描述。

语文导读法的“三主”理念,在操作层面体现于三个“基本式”,即: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

自读式是一种立足于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模式。自读不是学生随心所欲、漫无边际的“自由阅读”,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会阅读”为目标的阅读训练过程。在自读式中,教师工作的重点是:引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动机,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教读式顾名思义,“教读”就是“教学生读”。“教读”常与“自读”结合进行。在教读式中,教师工作的重点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随机指点,使学生悟得读书之法,从而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真正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复读式通常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阅读以后,以练习题或写作的方式进行,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方式。

语文导读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从而形成自主自立的人格。这里重要的是自主,一个人学习上如果不能自主,人格上也必然很难独立。

只要向往蓝天,你们都会比我飞得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