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理性,引导我们走的更远——《婚姻情感通识课029》
很多时候道理之所以没有用,那不是道理的错,而是人的错。因为道理只能用来和理性的人交流。
或许你会认为,我们之所以表现的非理性听不进道理,那是因为我们是在感情用事。然而,在感情当中,我们总是感情对感情。事实上,不仅在感情中,甚至在整个生活中,我们做决定时也是感情对感情——感情用事。
需要澄清的是,有感情并不代表不正确,有感情也并不代表不理性。所谓的非理性,不过是我们的感情判断出现了错误罢了。比方说,我们喜欢一个人,所以开始和对方走近,可走近后发现对方人品很差,于是我们出于厌恶对方,从而疏远他。整个过程,我们都是感情用事,但都非常理性。
因此,重要的并非我们感情用事与否,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我们的感情判断,不要让它出现太多的偏差。这也是我们不断省察自身的意义所在。
前面的文章,我们重点讲了我们感情判断出错,也就是非理性的两大重要来源:一个是“认知失调”,一个是“基本归因谬误”。正是因为这两个人性中的机制的存在,使得我们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活在自己的幻觉之中。
有人说,倘若你不知道“认知失调”这个概念,那么你就是你,一旦你知道了“认知失调”你就不再是你了。因为,这个概念会让我们观察世界和自己的视角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有个教派,相信某年某月某日是世界末日,信这个教的人,会被拯救。不信的人,则会和地球一同毁灭。结果真到了那一天,地球上的太阳照常升起。
教徒面对这个情况,按常理来说,可能要检讨一下自己的信仰是否出了问题。但事实上,他们每个人都是聪明睿智的。试想一下,一个聪明睿智的人怎么可能信错了宗教?而且还如此虔诚呢?因此,教徒们自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是我的信仰不对,而恰恰是因为我虔诚的信仰,感动神灵,使得地球的末日被推迟了。
你看这就是认知失调,当你我发现自己的行为和心中的想象不一致时,我们会通过幻想(胡编乱造),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以此获得内心的自洽。而且,你会发现,通常这种解释还挺有模有样,因为它们会从具体的细节和环境中寻找答案。
一个成功者,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天分、努力和聪明,一个失败者,会将自己的失败推罪于,环境和他人。总之,你就像一个律师一样,先有一个结论,然后找一切可以找到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结论,没有任何道理。这就属于“基本归因谬误”。
事实上,正是“认知失调”和“基本归因谬误”的存在,结果是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扭曲。悲观的人看到这一切或许会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无意义的感慨。而一个想要做点事情的人看到这些,想的应该是,我该采取什么行动?
事实上,当我们可以认真对待上述情况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利用自己的理性来审视我们自身了。这就是突破口。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处理感情中的事情,不就是我们难以处理自己激动的情绪吗?
当一个人激动的时候,他的身体会发生变化,这里面有一个传导机制:
第一、你遭遇了某种情境(特定的环境)
第二、这种特定的情境会作用于你的意识系统,进而促使身体分泌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简称“去甲”)。
第三、“去甲”的大量分泌,会使你的行为发生变化。具体反应就是激动、慌张、心律不齐。
请记住这个逻辑:情境——意识——反应(激动)。情境让你产生意识,意识导致你的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进而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激动,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传导关系。
倘若你不加审视的话,你的这些变化一气呵成。而越是如此,你就越是受制于“认知失调”和“基本归因谬误”对你的影响。说白了,你会很不自由。
那要想把控自己,怎么办呢?
从上面的传导机制来看,要想管理自己,本质上就是学会从情境、意识上去控制“去甲”的分泌水平。
从情境的角度来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深呼吸,因为深呼吸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神经活跃,这会抑制去甲的作用。掐手指也行,掐手指相当于改变了当事人的情境,疼的感觉的注入会使得原先的情境变淡。不过这些小方法只能用来暂时救急。方法还有很多,你可以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
不过从情境上考虑问题只是治标,要想从根源是解决问题,还得从意识上入手:
你不妨仔细想想,自己在处理某些事情上为什么会激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你自己对事情的结果有一个预期,也就是说事先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标准。之所以“激动”,就是因为你担心自己的表现和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标准,你担心事情的发展会失控,自己的期望会落空。所以当你预计到今天的事,可能会让你“激动失控”的时候,我建议你先想两件事:
1、事先给你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不是合适的?
2、你的准备对于达到那个目标是不是已经充分了?
而这两点,本质上就是需要你好好省察自己的认识和判断,直面事实。
总之,在“理性注入”的基础上,再辅之以深呼吸之类的“情感注入”,说不定可以克服你的种种情绪。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不断训练。
最后请你一定记住:自我管理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