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摩西创新思维导图第二节
编辑推荐:
「博赞式思维导图」是现代思维导图的鼻祖,他的「八爪鱼造型」到现在已经延伸了多种画法。「曼陀罗思考法」其实就是借用了「博赞式思维导图」由中间一个点向四面八方去辐射的样式。
「博赞式思维导图」的步骤包括:
发散聚合
分组归类
关系搭建
提炼文字
造型结构
突出主题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既往外发散又向中间聚合,发散的同时也需要往回聚合。
了解了传统的思维导图样式及原理后,当然要在它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扬光大。不然画的多了你会发现你画的所有导图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那怎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呢?
首先得先了解:「我有」思维和「我要」思维的区别:
「我有」思维就是只用目前我所拥有的资源(钱)去办事
「我要」思维就是要为了挣到更多的钱,充分调动资源
创新思维要求我们先形成思维——然后突破——最后再造
想一想生活中的各种小物件,除了它们的基础功能外,还能用来做什么?
好了,方法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实际上该怎么做呢?赶紧来听讲师的精彩分享吧!请跟我一起进入《课时2:博赞式思维图与创新思维的启示》
干货卡片:
一、曼陀罗思考法
img二、曼陀罗思考法之辐射线法
img
三、物理和引申
img
四、归类分组搭建思维金字塔
img
五、整体思维图——橡皮筋的用途
img
六、导图的层次与结构
img
七、创新思维的形成
img
八、和田十二法
img
本课时作业:
作业①:牙膏的100种用途
要求:用博赞式思维图、有主图、有辅图、有分支、有分级
img
作业②:创立一个新的思维样式
要求:模仿“鱼骨图”、“气泡图”等,创立新的思维样式
img
【知识要点】
· 理解博赞式思维图的启示。
· 理解创新思维图的启示。
img
【金句】
1. 博赞式思维图,体现出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分组归类的思想。
2. 和田十二法和我们生活的很多基本道理都是相通的,这就是所谓的微创新。
3. 思维本无定式,如果加上我们丰富的工作和学习的经验,就可以做很多种思维样式。
img
【精华解读】
一、博赞式思维图
传统的博赞式思维图体现出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分组归类的思想,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很有帮助。
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管理者在嫁接人物关系或者传递信息时,会把佛教的曼陀罗思考法进一步抽象为九宫格思考法,从中间一个点,向四面八方辐射。
img
案例1: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
我们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就是发散或辐射的路径。假设我们有100个好友,这100个好友又有另外100个好友,而到达率是100%的话,就会有一万个人接到这个信息,如果碰巧中间有一两个大V的话,我们的信息就会有二度、三度地传播。
img
案例2:幸福与悲伤
美国作家卡佛曾说过:“当我们在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采用这个句式,把“爱情”换成“共享单车”、“社会”、“幸福”、“悲伤”等。每一个词我们都有自己的解释,这也是一种思维发散的过程。
想到幸福,我们的脑海会浮现的词语可能是微笑、清茶、跑步、兄弟、美食、海边散步等,想到悲伤,可能是流泪、啤酒、柳永、失恋等,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发散思维。
img
2、聚合思维
与发散思维相反,聚合思维是一种由外向里收缩、封口、粘合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一篇文章最后的总结、肥皂剧最后的结局等等。
img
3、分组归类
经过发散、聚合,最后再进行分组归类就形成了传统的博赞式思维图。分组归类就是在做思维的分支和分级,在初期分支和分级不宜太多,四五支、两三级即可。
案例:橡皮筋的用途
橡皮筋有什么用途?分组归类之后就可以形成几大类,首先是捆绑类,比如女孩子扎辫子、超市绑螃蟹等;艺术创作类,比如可以拿橡皮筋做扎染、琴弦等;武器类,做弹弓或者直接弹人等;游戏类,跳皮筋、魔术道具等。有些用途不在以上的类别中,比如融化做粘合剂、杀人工具、标记、铅笔擦等,就归为其他类。
img
二、创新思维图的启示
1、直线式思维
直线式思维是用最简洁的思维历程直达事物最深层次的思维方式,比如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非常的简洁,但是如果不强制的话,我们很难对它产生兴趣。
img
2、发散式思维
发散式思维在自然界中其实有很多对应的事物。首先是单向发散思维,比如轮轴的辐条从轴心往外发散、蒲公英由一个花托向天空中伸出无数个小伞等。
img
除了简单的单向发散思维,我们也可能有简单的互联互通思维,不同的想法之间会有碰撞、连接,就像榕树的独木成林景象一样。也可能有极度复杂的互联互通思维,如人的神经系统中不同的神经突触会彼此相连。
img
3、创意思维
案例:斯坦福大学“五美金实验”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老师把全班的几十个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发五美金,让大家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创业,比较哪个组挣的钱最多。第二天在课堂上每个小组要做一个三分钟的PPT演讲,来介绍挣钱的方法。
实验的结果大不同,有赚几美金的,有赚十几美金的。最牛的一组赚了650美金,他们根本就没有用到那五美金。
他们利用了斯坦福大学名校的影响力,把第二天三分钟PPT展示的时间卖给了一家招人的公司,收费650美金。这种就是“我要”的思维,跳出了已有资源的限制,属于创意思维。
而那些盯着五美金的小组的思维就受到了已有资源的限制,是典型的“我有”的思维。
img
4、微创新
上世纪80年代,专家组织了上海和田路小学的学生搞了一次科技周的活动,最后他们总结了创新创意的科学十二法,即和田十二法。和田十二法和我们生活的很多基本道理都是相通的,这就是所谓的微创新。
比如80年代的电视又大又重,把它变一变,变薄、变透明、变弯曲等,或者把它搬一搬,搬到墙上、天花板上去。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电视、手机等就是这样的。
我们把和田十二法做成脑图之后,就容易非常清晰的理解它的内涵。
img
5、创新思维的一百种样式
思维本无定式,如果加上我们丰富的工作和学习的经验,就可以做很多种思维样式。比如甘特图、流程图、鱼骨图、圆圈图、双重对照图、因果关系图、矩阵图等等,这些样式更为快捷、通透、方便,有助于我们对信息的消化吸收。
img
课时小结:
我们可以从博赞式思维图学会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分组归类等,从创新思维图学会直线式思维、发散式思维、创意思维、微创新等。
摩西 讲述 / 孙宇珂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