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挑战悬疑小说的极限,《恶意》到底从何而来?
如果说《白夜行》是因为爱而粉身碎骨,那么《恶意》则是因为恨而万劫不复。一直以为,知道凶手是谁,侦探故事就该结束了,但东野圭吾的《恶意》却彻底颠覆了推理小说的传统,用手记叙述的方式呈现一个峰回路转的故事,让人意外万分。
凶手的手记
故事始于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的命案,从现场布置、凶器、作案时间来看,这明显是一宗临时起意的凶案。而作为发现者之一,又是日高儿时好友的儿童文学作家野野口,就整个命案事件记录了完整的手记。
在加贺刑警的一连串抽丝剥茧下,野野口终于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那个所有命案都必须存在的“犯罪动机”,他却缄口不言。然而,在加贺再次摆出的“真相”面前, 野野口写下了“凶手的自白书”。
手记叙述是用第一人称视角来阐述的,读者很容易产生代入感。从野野口的手记中,我们看到一个黑化的日高邦彦,一个自负高傲、强势无理、卑鄙自私的伪畅销书作家。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瘦弱可怜的野野口,一个充满才华、内心矛盾、忍受威迫的影子作家。
刑警的手记
加贺恭一郎是此次命案的调查刑警,他是野野口的前同事,或多或少,心中对野野口存有一丝顾虑和怀疑。他很快便识破野野口的不在场证明,锁定凶手。然而,野野口却闭口不提犯罪动机,而一切的证据都让他确信野野口是日高的影子作家,而且跟日高的前妻有染。
野野口的“自白书”跟加贺的推测一样,但一遍又一遍地翻看野野口的手记,加贺却觉得越发不对劲,甚至感觉头皮发麻,背脊发寒。加贺狠下心去调查野野口和日高的过去,发现这一切竟然是一个莫大的骗局。
所有证明野野口是日高影子作家的小说手稿,都是伪造的;所有揭露野野口和日高前妻外遇的物件,都是捏造的;所有说明日高利用杀人未遂事件威迫野野口的证据,都是假的;野野口大费周章去做这些事,只为让日高死后仍身败名裂?这是何等的恨意,才会让人走入此等深渊?
恶意从何而来?
加贺的深入调查揭露了野野口和日高过往的校园暴力事件,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恶意”的来源。让我们意外的是,野野口和日高并非暴力事件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关系,而是反过来,野野口是加害者,日高是受害者。加害者对被害者的恶意,到底从何而来?“因为看他不爽啊!”——让人心惊的回答。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恨意?野野口从小被迫成为日高的“好友”,他自傲,看不起日高这样的乡下小子;他懦弱,加入校园暴力加害者阵营,对日高拳打脚踢;他恐惧,被日高看到他协助恶人强暴女生的照片;他嫉妒,看着日高成为畅销书作家,自己却默默无闻;他自负,无法忍受日高在经历这么多事情后,仍给予自己亲切的帮助。这一切,酝酿了所有的“恶意”。
正如书中所说:“校园暴力令人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加害者身上所散发的负能量。从未想过这世上竟有这样的恶意存在。”为什么会看别人不爽?因为别人身上有自己所没有的,有自己所渴望的。
东野圭吾曾说:“一旦发生命案,一定存在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动机吗?”这本书的重点是犯罪动机,以及动机背后的恶意。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有如万丈深渊。而人性,从层层恨意中透露出来,让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