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让人武功尽废的习得无助
有一档电视节目请了一对母女当嘉宾。节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请妈妈放手,不要事事代劳。女儿二十几岁,身体除了身高异于常人(一米二几的样子),其它都正常。母亲却因为女儿的身高事事代劳,连简单的家务也不让女儿干。比如拖地吧,女儿想帮帮忙,拖了一会儿,母亲就拿过拖把自己拖起来,边拖边说:"你不行的,地都不会拖,还是我来。"
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那位母亲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不行的","我是为你好"。
再看那二十几岁的女儿,本是成年人了,却像未长大的女孩儿。她给人这种感觉不是因为她个子太矮,而是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像小孩子。低眉顺眼,不能自立,没信心,像只仍在母亲羽翼下的小鸟儿。
她不是不能拖地,而是她母亲没给她机会去锻炼。天长日久,她就觉得她什么也不会干干了。由此,她就有了习得无助。
她母亲爱她,固然毫不怀疑。但她爱的方式不对。名义上是为女儿好,事事为女儿代劳,其实是害了女儿。天长日久,就会让女儿成为一个不仅不能养活自己,而且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这正是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使得子女得习得无助的例子。
一,什么是习得无助?
习得无助是心理学界对抑郁症的研究中使用的一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林格曼提出的。塞利格曼认为,习得无助可能导致抑郁。
1967年,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个实验。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电击,狗在笼子里不得逃脱。几次实验后,在笼子打开的情况下,蜂音器一响,没等电击,狗就倒地呻吟和颤抖,根本不知道逃跑。(题外话,我认识的一个女孩读医学读了两个学期,因为受不了解剖动物而转读心理学。没想到心理学也照样用动物做实验啊。)
习得无助就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听认摆布的行为,以及对现状无望的心理状态。
有习得无助的人会从这三个角度看问题(3Ps):
Personal: 个人的,他们把问题内化,认为自己就是问题,不能把自己与问题分隔开来;
Pervasive:普遍的,他们认为问题普遍影响生活的各个层面;
Permanent:认为问题是不可改变的。
换句话说就是,有习得无助的人,看问题对人不对事,把问题严重放大,并认为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一个有习得无助的孩子,一次考试考砸了,他会怎么看呢?
他一方面会怪罪于外部原因,如同学影响他学习,没休息好,老师教得不好,另一方面他会认为自己笨。他还会认为这一科没考好,其它科目也考不好,然后就觉得,反正自己是考不好了,再努力也没什么用。
习得无助的危害:习得无助会降低一个人的自尊,并且渐渐失去行动力,最终一事无成。随之出现的便是情绪低落,绝望,抑郁。
二,克服习得无助,掌握自己的命运。
作为家长,请注意您的过分代劳,或者严苛的管教,不允许孩子犯错,可能会让孩子成为习得无助的受害者。所以,请适当放手。
而已经深陷习得无助泥潭的人该怎么办呢?
1. 当你有贬低自己的想法,以及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时,不要为自己感到羞耻。请包容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和感觉。
2.要明确,想法和感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随时来去,变化无常。
3. 学会把自己与自己的想法隔离。Your Thinking is not you。当你有(我不能,我很笨)这样的想法时,请明确一点,那是想法,并不是你。你可以用行动去打破这样的想法。
4.行动最重要。这很难,但我们可以用微行动的方法,从小事着手。最重要的是你在行动。
马丁路德说过:如果你不能飞,那就跑;如果你不能跑,那就走;如果你不能走,那就爬。总之无论如何也要向前进。
5.品尝胜利果实的滋味,哪怕是微笑的胜利。把房间整理出来也是种成就。从日常生活中积攒成就感。
下次更新,周五,2月24日。
我们现在顺其自然做的很多事情,在以前可不是理所当然的。比如,洗手这件事。19世纪中期,维也纳的一个医生第一次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这位医生积极推广洗手,当时却受排挤。新观念出现之初都会受到排斥,人们接受新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