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老师《中华智慧人物故事》听课随感——南街小学名师、薪火微团队

2023-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南街曹淑慧

      魏星老师的课不是第一次听了,他是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探航人”。昨天再次聆听魏老师的课,依然思考颇多。

      魏星老师的《中华智慧人物故事》一节课80分钟把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三篇课文四故事串联起来。主题聚焦:探寻古人身上的智慧。任务可考:紧紧把握本单元内容——关注中华历史典籍、简要复述故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堂围绕具体课文内容具体分析讲解每篇课文的阅读、复述。主线明显:从“王戎、西门豹、扁鹊、纪昌”四位人物切入,以“看到+思考+判断=智慧”这个思维结构作为单元学习任务群,将语文的大观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品质树人:在带领学生有效建构的同时,不忘探寻历史人物身上的品质,落实立德树人。

      课后,魏老师又进行了《以任务为单位的教学设计》的微讲座。结合现在社会的人工智能分析学生学习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的现实问题。他说:任务群教学,有利于建构“语言模型”。并罗列了以单元为载体的教学设计样态。

      形式一:单篇渗透。提取单元语文大观念,基于语文大观念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这也是我们平时最常采用的的单元教学形式。

      形式二:先总后分。先整体感知单元内几篇课文中蕴含的同一主题,再逐篇进行教学。雪珍最常采用这样的方法,新单元开始,先带领学生关注单元导语,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出自己最原始的单元认知,然后再进行单篇教学。就像建房子一样,先搭了框架,再进行局部浇筑(建构)。

      形式三:先分后总。先进行单篇教学,最后进行总结提升。这种形式也是现在我们经常用的。先单篇教学积累知识与方法,然后利用“交流平台”进行统一建构。

      形式四:全景探究式。先确立语文大观念,设置真实性任务情境,在这个任务框架下,把一篇一篇的课文当做“用件”,展开项目化的、跨学科的学习。这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是比较难的事情,但这是课堂模式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暂时不做,但一定要了解。 

      形式五:互文比较式。在对比教学中感同知异,比如五上的《太阳》和《松鼠》,在对比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同是说明文,科普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形式六:习作驱动式。这就是一个大的习作任务带动整单元的学习活动。如四上习作单元的习作主题《生活万花筒》,要求“写印象深刻的事情,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如何写清楚?学习《麻雀》,让学生明白把事情写清楚就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如何按顺序?学习《爬天都峰》,让他们学习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事情。

      新的时代、新的课标、新的育人模式都需要教师有创新思维,有更新的理念。教师只有走出去见得更多,多听课多开阔眼界,才能有所改变。

      教育上,闭门造车的时代过去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