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简史(022)
两次大战之间,欧洲经济型轿车大火,这不仅造就了英国的奥斯汀和莫里斯,还成就了意大利阿涅利家族在汽车业的发迹。精明的阿涅利们非常善于把握政治和社会的变迁,因此,他们的汽车帝国至今仍活跃在国际车坛,这一点比英国那两个难兄难弟强多了。
乔瓦尼-阿涅利1899年,时年33岁的骑兵军官乔瓦尼-阿涅利以董事总经理的身份加入菲亚特汽车制造联盟。1906年,在阿涅利巧舌如簧的忽悠下,菲亚特原来那些懒散的贵族股东们将他们手上的股份都卖给了阿涅利家族。很快,乔瓦尼证明他不仅是个做车的行家,更是个搞政治的里手。他先是搞定当政的自由派首相乔里缇,靠“一战”中军用汽车和飞机发动机订单发了财;后来又押注新兴强人墨索里尼,成了这个激进分子的座上宾。
发了财的菲亚特不仅鼓了阿涅利家族的荷包,还踌躇满志地谋发展。1923年,菲亚特在都灵郊外的林格多工厂建成。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厂,而且是第一家专为生产汽车而设计的工厂。这个钢筋混凝土建筑大气恢弘,一眼望去,仿佛一艘巨大的远洋邮轮。主楼厂房效仿卡恩设计的福特工厂,自下而上垂直集成了汽车生产的所有工艺:原料从一楼进来,整车在五楼下线,成品车则整齐地排在楼顶,蔚为壮观。著名建筑师科尔比西耶曾称之为“最叹为观止的工业奇观”!可惜,菲亚特后来放弃了对这家工厂的改造,于1982年把它给拆了。
林格多工厂随着“一战”的结束,乔瓦尼-阿涅利的两个政治靠山开始渐行渐远。形势所迫,乔瓦尼不得不选边站队。不过,对他而言,这个选择并不难:靠山之一的乔里缇不肯按他要求出兵镇压厂里示威的共产党,而另一个靠山墨索里尼却为他出头;不仅如此,墨索里尼还“善解人意”地终止了针对菲亚特“一战”时谋取暴利的调查。由此,乔瓦尼-阿涅利一边倒地投向墨索里尼,他本人还在1923年出任了参议员。
政治后方既已摆平,阿涅利的菲亚特便开始潜心造车。1930年代中期,菲亚特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而影响深远的车型:先是造型别致的1500,然后是讨人喜欢的Topolino 500,之后又是中规中矩的1100。这段时期,才华横溢的工程师和充满灵感的设计师也在菲亚特层出不穷,他们带来了液压制动器、独立悬挂;他们设计的菲亚特小车看上去总是比实际要大一圈;他们调校的底盘总是更有操控感;所有这些,让菲亚特汽车能够在各方面碾压同样价廉的 Model T 和奥斯汀7等车型。
意思为“小老鼠”的Topolino 500两次大战之间的欧洲,靠经济型轿车发财的不止是奥斯汀、莫里斯和菲亚特,法国的雷诺和雪铁龙也榜上有名。当然,这个时期成功的欧洲车企并不都在西欧。在1939年前后,有一家东欧汽车品牌也已家喻户晓,这就是捷克的斯柯达汽车。
“欧洲吉利”斯柯达: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斯柯达公司并非造车出身。1900年,当创始人埃米尔-斯柯达去世时,位于布拉格的斯柯达已发展为欧洲最大的武器制造商。此时,内向勤奋的工程师劳林和外向激情的克莱门特结成实力伙伴,开始追逐造车梦。1905年,他俩的首款A型车面世,销路不错。“一战”时,他们为奥匈帝国制造军用车和救护车,以此完成了原始积累,并收购了斯柯达。1919年,斯柯达公司用捷克发动机造车,从主打精巧好看的家用车起步,正式进军汽车业。1930年代,斯柯达相继推出633和420两款家用车。当时正值中欧地区经济发展前景不明,而这两款经济实用的家用轿车正好符合市场需求,因而大获成功。
整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斯柯达推出了一系列造型造型新颖的经济型轿车,包括富有保时捷神韵的晶锐(Rapid)和具有流线型的935。1939年,斯柯达推出了优雅的四门轿车速派(Superb)。可惜,好景不长,昊锐推出没多久,纳粹德国入侵捷克,接管了斯柯达工厂。事实上,希特勒撕毁《慕尼黑协议》,悍然入侵捷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侵吞斯柯达工厂以获取那里的军工资源。随后,斯柯达工厂再也没能生产欢快耐用的民用汽车;而是高效地为纳粹德国生产各类军用汽车和装备,直至二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