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青春的青春期
昨天傍晚下班在体育场跑步时,偶遇亲戚家孩子正参加中考体育测试。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我记得小时候非常灵气、活泼,而现在则乖乖跟在爸妈身边,一脸木然的表情。可能是不是人人到了青春期,性格、情绪啊都会发现很大变化呢?瞬间我就想起了自己二十多年前,那个似乎没有青春的青春期。
我记得自己是1994年上初中,家在农村,那时候我们那边所有孩子都要去乡里上那所全乡唯一的初中学校,很多孩子像我一样只能选择住校,周末才回家。可能是由于性情内向脆弱,为了逃避或掩盖初中住校生活的不适和惶恐,我一门心思钻进课本里,埋头苦学,结果第一学期就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心里既高兴又惶恐。
享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就跟吸毒一样从此上了瘾,更加全身心投入学习,初中三年我虽然也交了同班几个好朋友,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埋头书本中度过的,甚至连平时课间10分钟都舍不得休息,继续学习,也不参与同学间的交流和打打闹闹之类。
现在回忆起来,我感觉自己当时的个性也太封闭孤僻了。其实这种个性更深一层的底色只是恐惧害怕,我不自觉或者说无意识地害怕人、害怕跟同学自由自在交往,甚至不知道如何跟人相处,不知如何把握分寸,于是只能用好好学习这种在学校环境下“最政治正确”的作为把自己紧紧包裹、守卫起来。有了好好学习这个最正确、最坚固、最无可厚非的心理防御盾牌,我躲在后面就不用面对青春期的内心挣扎、焦虑压抑、敏感脆弱、与同学缺乏交流、怯于拓展自我生活等一系列必须面对的人生成长烦恼了。
我记得初二时曾经有一次,我也渴望一举战胜自己的性格缺陷,我也曾尝试鼓起勇气、敞开心扉交朋友。但不知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我第一个交的朋友就“遇人不淑”——没想到隔壁班的那个同学竟然是当地街面上一个“小痞子”,我跟他因为一些小事产生了一点摩擦,幸亏他没有纠缠,经此一役我又不自觉地退缩回自己的世界去了。
终其初中三年,除了跟本班同学相处,我再也没有主动“冒险”去交过什么朋友了。相反,跟我同一班的我的一位本家哥哥,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内外压力,他则主动跟各种各样的同学联系、交往,当时我真羡慕他,朋友好多啊。我感觉他比我活得更加开心自在、饶有趣味。彼时每次过完周末,我和本家哥哥都要骑自行车,驮着整整一周的干粮和课本之类,骑行10公里走进乡上初中学校大门那一刻,每次我心里都特别焦虑抗拒,其实我根本就不想踏进这个“牢笼”,但那种感觉每次都被我下意识压抑进内心深处,“反向形成”伪装成了好好学习、不停上进的好学生。而我的本家哥哥,我想他面对学业压力和青春期内心压力,估计更加放松自在,排解方式更加自如巧妙吧,他至少有那么多好朋友可以自由谈笑、开心打闹,而我,只有一书桌的无聊课本和焦虑不安的一颗心。
转眼初中毕业大家各奔东西。我记得初三中考后、过完有史以来两个多月的漫长暑假,好像要去学校办相关手续。我在学校大门口偶遇一位复读的同学,他跟我打招呼,祝我学业有成之类,当时家里已经决定让我去省城读中专了。我也随口敷衍着,根本没意识到那一刻极有可能是我跟这位同学最后见面的缘分了;果不其然,这么多年,再也没有跟他有过联系或交集。
1997年9月开学季,我爸领着我、扛着行李去省城中专学校报名,一切安顿好之后,我爸走了,我没想到从此4年的苦难开始了。之前上初中时学习虽然刻板辛苦,但好歹有中考这个终极目标不停激励着我,如此就会感觉生活过得很充实。但上了中专之后,我才发现周围多数同学都是在懵懵懂懂混日子。当时我们班上都是初中毕业才十几岁的孩子,很多同学都是这辈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外求学,没有了父母羽翼提供的安全感和父母管教提供的约束感,一方面在陌生环境下内心不由得焦虑惶恐、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窃喜父母没在身边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拿着父母给的生活费随便花,没人管。
当时我们班上很多同学都沉溺游戏厅、录像厅、网吧无法自拔,有个同学开学时穿着一件白色夹克,平时除了回宿舍睡觉,大部分时间一头扎进网吧,到了学期末那件从不离身的夹克都变成了灰黑色了,最终他被学校退学回家了。我刚开学时还用心学了几天,没过多久也被那种氛围感染,也不由自主地堕落下去,跟着大伙一起上网吧、旷课打游戏之类。
我记得当年最疯狂的一次,是跟一个绰号叫“大火炉”的同学,我俩曾经连续一星期没有回过学校,当时刚好是期末考试前,大家都在复习不用上课。我和大火炉整个星期都在学校外边游荡,晚上就在录像厅看通宵录像过夜,白天则在街上瞎晃荡。
花着父母给的生活费,一天天混日子的感觉其实并不轻松。一方面我觉得自己要像初中时那样,继续当个好学生,要好好学习、努力上进,取得成绩不愧对父母;另一方面则在远离父母督促的陌生环境下求学,内心的惶恐不安、青春期无处发泄的性激素压力,以及周围混日子的糟糕环境氛围,都深深拖拽着我,向着浑浑噩噩混日子的泥淖里越陷越深。我感觉自己当时过的日子,就像石康小说《晃晃悠悠》那些大学生混子一样,而我们小小中专生,比起人家大学生更加等而下之,越是一天天混下去,越是清楚意识到自己几年后毕业踏入社会,注定前途渺茫、一事无成。但彼时已经顾不了那么多,多混一天、多“舒服”一天算一天吧。
从1994年12岁上初中,到2001年19岁中专毕业,这7年时间基本上涵盖了我的整个青春期。我深深觉得自己过了一个没有青春的青春期。上初中那三年只知道一味埋头苦学,表面上我认为自己精神独立、智商超群、前途远大,其实只是无意识地被父母、老师的期望牵着鼻子走。我只是在无意识地乖乖扮演父母、老师牵线下的一个学习机器而已,自己的青春躁动、性情喜好、乃至交友玩乐等等其他一切正常需求,几乎都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压抑进内心深处了。彼时我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真的热爱学习,多了不起啊。实际上,我只是一个内心脆弱封闭、胆怯退缩的学习机器而已。
而1997年离开父母到了省城中专学校求学,则又走到另一个极端——我控制不住地自我放纵、自我堕落、自我麻痹、自我催眠,整整四年在学校基本都是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混日子,除了学习其他什么都干。当然这种混日子的生活实际上并不轻松。我的内心深处一方面承受着愧对父母、荒废学业、前途渺茫的愧疚感、负罪感与茫然失落感;一方面更加承受着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巨大心理落差而导致的持续不断的内心冲突与痛苦焦灼。为了缓解这种内心无意识或下意识层面无尽的焦虑痛苦、愧疚迷茫,我不知不觉发展出了强迫焦虑的心理倾向,似乎觉得只要把手上的细菌彻底洗干净,自己的人生从此就会顺风顺水。
日本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先生曾经说过,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要面对成长欲求与退行欲求的巨大冲突和内心挣扎。成长欲求是开拓、交往、冒险、发展;而退行欲求则是封闭、僵化、安全、退缩。我感觉自己的整个青春期都是在自我封闭、自我退缩的退行欲求中度过的,我基本上都逃避了或没有完成多数人青春期本该履行的“生命成长任务”——逃避了交友任务、逃避了学习任务、逃避了内心成长任务、乃至尽可能逃避了一切我不想面对的外在生活与内在心理体验等糟糕感受,但越是逃避,最终证明我的生活只会越来越糟,那种糟糕的人生感受只会像狗屁膏药一样缠着我不放。
我逃避了青春期的人生成长任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直到如今不惑之年,我依然挣扎在内心不知所由的焦虑与惶恐之中,依然挣扎在成长欲求与退行欲求的对抗纷争之中。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一切过往,都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而面对当下、面对未来还充满可能性与不确定性的每一天,希望自己能够鼓起勇气、拥有决心、毅力和能力,去坚持开拓、交往、冒险、发展的成长欲求,尽可能战胜固守、封闭、僵化、退缩的退行欲求;在外在物质生活与内在精神生活中都坚持开拓进取、探索冒险,从而书写美好充实、豁达智慧人生下半场史诗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