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21天】随机与举手

2020-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卌行

课堂上,时常遭遇到一种尴尬,提出一个问题,没人举手。年轻的时候,没人举手,会责怪学生。现在没人举手,我会笑着说:好尴尬啊,你们不理我。孩子们会笑,孩子们也会立即回应我或举手。

但课堂上,一定要举手吗?今天的教工大会上,再一次运用起了座位号的随机选择。课堂上我也用,最开始这招是从蔡金法老师那里学来的,他用手机上的秒表确定行列,用数学的坐标来确定。我也用这种,好用,但需要去数,感觉有些费时。后来,学生给我制作了抽小组的签和名字签。为避免重复抽到某一个人,学生又给了我一个空盒,抽过一次的同学就放入那个空盒,直到所有人都轮完。

我还尝试将抽过的人名折起来,没抽过的人名就是打开的。一轮后,反过来使用即可。孩子们喜欢,我也觉得方便。

但在前几天,我发现自从有了签,学生不爱举手了,而且遇到问题,就说廖老师,抽签吧。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喜欢这样的随机概率,还是希望自己被老师选中的可能在降低呢?

上周突发其想,抽签与举手能否结合呢?既有随机的庆幸,又有主动的争取。于是,我与学生约定,当抽签与举手重合的时候,你可以多获得一个五星。这个五星学生很喜欢的,因为班主任会根据数量进行评比。第一次适用,我听到学生立即展开了小声的讨论,并不断催促组内同学,快举手,快举手。学生说,被抽的可能性反正都是一样的,那我举手还可以多获得一份奖励。多好呀!那天,几乎全班都举了手。

举手,原是表明自己在思考,并且思考有了一定结果的示意,但现在,举手有了更多地一种对“随机性”的迎合上。

随机,原与举手不沾边,现在两者的结合,氛围似乎都变化了。随机也好,举手也好,只为互动更积极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