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对自己的倾听和理解

2024-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风_998

2024年1月7日 中原焦点团队 讲师13期 庞爱国 第1099天分享 本周第4次约练 总约练第702次 咨553、观112、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

只要我们能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去倾听和理解自己,我们情绪的巨浪就会减弱,我们就不会条件反射地掉入过去的行为模式里。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对自我这个部分做工作,不管是去修复自我的创伤,还是去满足自我的需求,甚至是纠正自我的一些错误,让自我变得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对自我的觉察和倾听非常重要。正念作为一种行为练习,能帮助我们较快地进入对自我的倾听和理解中。

正念是目前国外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疗愈方法之一,它的核心是让我们去观察我们内在的感受,只需要观察就好,不必对内在的感受做什么。这是正念的一个基础。倾听和理解就是带着观察者的态度,进入一个很接近正念的状态。大家可以去网上找一些关于正念的练习。

我们要关注的是,一个人去倾听和理解自己,会给内心带来怎样的效果。

如果你的孩子考试考得非常差,可放学回到家还和以往一样磨磨蹭蹭地写功课,你让自己进入一个正念的状态,倾听和理解内在的自己,那么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先觉察一下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也许你会感觉到:现在我非常焦虑,内心充满担忧,我很担心我的孩子这样下去,期末会比期中考得更差;他写作业的速度这么慢,晚上就没有时间复习了;他这样去安排他的时间,我担心他没有办法养成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对将来的学习很不利……

当你觉察到这里,可以先暂停一下,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不是处在正念的状态下,也没有进行倾听和理解,那我会是什么样的状态,会去做什么?可能你会像很多妈妈一样,马上对孩子发火——“你要快一些!”,并且将这句话在一个小时内重复十几遍,还会不放心地一直在孩子身边待着。

所以,你虽然会做很多事情,却没有面对自己的焦虑和担忧,询问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担忧什么。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去觉察比我去做要好?那是因为当你去觉察的时候,你可以跨越对事情的焦虑,去问自己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会使你突然明白,没有必要这么焦虑。那么,一场最终会让你后悔的发火或者冲突就可以避免了。

回到刚才的例子上,当你先去觉察,而不是先对孩子发火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可能最后你会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够好的妈妈。

我的来访者中,很多母亲告诉我,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不管是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学习成绩方面,抑或是人际关系,最后她们都会把问题归结到自己身上——如果孩子不够好,就意味着我是一个很糟的妈妈。

当你产生“我不是一个好妈妈”的深层感受后,你再往下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这难道不是因为我对自己的期待太完美?如果我做不到完美,我能不能接纳自己?我能不能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比如我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完美的原生家庭,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

接下来,你可以回应自己:所有的不完美其实都是生活的真相本身。既然生活本就不完美,那么没有关系,我能够接受一个做得不那么好的自己。

我在咨询中对来访者说“没有关系”这四个字的时候,我是很真诚地去说的,不加其他形容词。而当我的来访者听到这四个字的时候,他们整个人都会放松下来。现在你没有在我的咨询室里,我也希望你能对自己说出“没有关系”这四个字。

再举个例子,当你觉得父母对你不满意的时候,你内心可能会产生强烈的自责和内疚。如果你不能够倾听和理解自己,你可能马上就会去做一些事情来消解这种自责和内疚的情绪。

比如跟父母说你给他们安排了旅游,或者给父母一些钱,或者按照父母的愿望去选专业、选结婚对象,接受他们给你安排的人生,这样你就不用面对那份内疚了。

但是,如果你可以倾听和理解自己,你就会在心里问自己:我的内疚感从何而来?我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内疚?我有没有可能将内疚放在一边?因为它仅仅是一种感觉,虽然它非常真实,但并不意味着我要为了消解这份内疚感而去改写我的人生。

所以,只要我们能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去倾听和理解自己,我们情绪的巨浪就会减弱,我们就不会条件反射地掉入过去的行为模式里。

最后举一个关于安全感的例子。一位妻子给丈夫打电话,丈夫没有接,妻子就处在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状态。如果她马上继续行动,可能就会给丈夫打20个电话,打到他接为止。而且,她会因为她打了19个电话丈夫都没接而产生很愤怒的情绪,可能会跟丈夫大吵一架。

但如果她在丈夫没接电话的时候能够退后一步,站在观察者的位置上去倾听和理解自己,她就有可能对自己说:对,我觉得很不安全。我为什么会觉得不安全呢?我在害怕什么?

可能这位妻子会听到自己的回答是:我害怕自己被抛弃。然后,她可能就会意识到,“被抛弃”只是当下的一种感觉,并不是事实本身。妻子可以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既然“丈夫抛弃我”并不是真的发生了,那我为什么会产生害怕被抛弃的感觉呢?

因为在这个情境中,妻子内在的创伤被激活了。可能是因为她小时候有过害怕被父母抛弃的恐惧感,所以总要抓住一些什么去确认对方存在。

当你意识到你是因为自己内在的创伤被激活而去控制丈夫时,你就可以对自己说,过去我还是很小的孩子,希望父母寸步不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我成年了,要求丈夫寸步不离,这是不可能的。

当你能够理解自己内在的创伤,你就可以去拥抱一下你内心的小孩——那个曾经感觉跟父母在一起很不安全的孩子。你就会清晰地知道,要抛弃你的人并不是你现在的先生。然后,你会意识到你一直在控制先生,希望对方能够一直守在你身边,不要有任何断联的时候——这对成年男人来说是非常高的要求。

所以,你可以跟丈夫解释,是你内在的创伤导致了你这种缺乏安全感的行为模式,你希望对方能够理解你这种行为。

总之,当我们能够去自我倾听和理解时,我们在生活中就不会总因为一些不好的情绪反应而立刻去行动。慢慢地,我们就能够不断进行内在的觉察,自我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