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顾客掉头就走的新店开业活动
今天分享一个开店必备的策划:新店的开业活动。
直接来一张店铺照片
让顾客掉头就走的新店开业活动这是一家加盟店。
装修得不错,很干净吸引人的那种,位置选得可以,人流不错。
除了租金高了点,我觉得没有什么毛病,旁边都是中餐馆,这种地方开个茶饮店,只要产品可以,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开业有活动,多半路过的人都会去凑了个热闹。
但是这个开业,是不成功的。
为什么?看第二张图就知道
让顾客掉头就走的新店开业活动现场照片,去的时候正是附近写字楼吃饭的时间,是高峰时段的样子,其实后面人比这个少。
按理说开业买一送一,不应该是这样子。
我的店开业的场景,基本上是要排几天的队,而且持续至少一个半小时的等位。
他的位置比较好,装修比教好,品牌比教响,人应该更多的才对。
人多少还是其次,最主要是让很多人失望,没买东西就走了。这样的人至少占进店顾客的三分之一。
问题出在哪里呢?
在于活动的设计:活动是买一送一。
但是是买一杯产品送一张代金券,代金券需要三天后才能用,如果当天用,只能送指定的一款产品。
顾客看到是买一送一,被这个活动吸引过来,但进店后被告知是送一张券。于是现场就说很多人说:“走吧,原来是假的买一送一。”
从老板的角度来说,送券也是需要成本的啊;做了活动还背嫌弃......
如果活动仅从成本的角度考虑,那老板就想得简单了:
第一:一杯奶茶有几个成本?
就算一天送出500杯出去,每一杯成本4块,一天才2000块的原材料成本。
对于开店的人来说,这2000块钱算啥?
这个店前期的投入至少30万(转让费15万+,加盟费5万+,装修6万+,设备4万+),现在一天2000块就受不了?
而且,买一送一,是要付一杯的钱,这一杯付费是可以把两杯的原材料钱找回来的,还有可能赚一点的。
这里其实不是算账的问题,是长期思维导向和短期思维导向的选择问题。
短期利益导向,就是要每天要挣钱,每一单生意赚钱,最好开门就赚钱,开业第一天就挣钱。
但开一个店,是要有长期思维导向去经营的。
一个店的投入不仅仅是有前期各种固定投入,还包括店开起来后打开市场局面的这段时间,新店为了提高知名度,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店,让吃上店里的东西而要有的长线准备。
一个新店至少有一万人次吃过你的东西,并且回头客要占五分之一以上,才能说明这个店开的没有太大问题。
很多人知道你的店了,吃过你的东西了,觉得你的东西不错,后期赚钱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就是长期思维导向。
第二:老板理念是不对的。
做吃的生意,最好的推广方式就是让大家尽早尽可能的吃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
说一百遍一万遍不如顾客吃上一口。
这是我开店这些年来总结出的一个很重要而且有效方法论。活动也要围绕着这个理念来设计。
最近我的一个新区的蛋糕店在推广,新顾客1元换购试吃一盒15元小蛋糕,每天上百份的送出去。
这比其他任何广告都有效,传播力度也快,第二天慕名而来的新顾客,上百份蛋糕,半个小时就抢完了。
顾客会体验很愉快。
试吃的前提是加客服发红包1元就可以领取,顾客像抢到钱一样的开心。
而且微信客服会第二天再送出订蛋糕的优惠卷,这样微信送出优惠卷不但顾客不会反感拉黑你,反而是说声谢谢,留下了好印象。
并陆续开始接到这样的新顾客下单上百元的生日蛋糕。
和顾客产生良好关系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活动。
而这个老板推出这个活动显然与这个理念不同的;每个环节都设置了不友好体验。
开业对一个店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
这个时间段天天路过的人知道开了一家新店,有些憧憬和期待。
这个时候让大家进来捧场的成本是最低的,这个时候不珍惜,什么时候才发力?
第三:老板也不顾及顾客的感受,让人感觉老板太小气,玩弄小花招。
之前文章有写过,体验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我们今天理解一个概念“峰终定律”。
人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与结束时的感觉。
就是说人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高峰时与结束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比如你一家人去泰国旅游玩得很开心,但回国因为飞机原因要在机场停留十几个小时。这样子结束的旅行体验会大打折扣……
而这个店开业活动:现场看到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顾客进店后因为听到收银员讲解活动内容就放弃购买了;这些顾客在离开时有了不好的体验,那对这家店的评价就会很低,下次让他们来就难了。
开业对于一个店来说,虽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不利用好,后期要做起来的难度和成本要高很多。
再做真的买一送一都难提起路过顾客的兴趣,而因为排队少,新的顾客也不愿意去了解。
人群效应在这种活动中特别容易体现,所以为什么有的店会顾人去排队就是这个原因。
开店的活动也好,平时拉销量的活动也好,做活动一定要把顾客体验做到最大化,否则活动很容易策划得人财两空。
下面我再分享下,如果开业了,前期业绩一直不理想还能做些什么有效活动?
分享个案例:
A老板开了一家零食店,想尽了各种办法但生意一直不好,想过800次放弃,但最终把生意做了起来。
同城的微商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但A最开始非常鄙视他们的做法。
这位老板有自己的原则和做法,感觉微商们大部分是华而不实,但想不明白别人生意就是比他好。
可是这种进口零食店,小众产品,靠路过的人做顾客流量是一定不够的。
要把线上这一块做起来,要向微商们学习,而不是鄙视他们,因为现在的实体店如果缺少了线上的宣传就跟一个人少了一条腿一样。
这位老板开始学习而且尝试着去改变,而且取得了效果。
这位老板是在非繁华地区开了一个零食店,每个月八百次想关门的那个店主。
他进货超认真,但是顾客不买账,因为没有能让顾客知道。
后来他看微商卖的好,要看哪里值得学习。
后来就建了微信群,开始做了特价,赔钱也没人买,再后来每天在群里给他们洗脑,讲我进货多认真,货品多么好,服务多么棒啥的,一开心就发红包,送试吃。也会学微商,各种讲多好吃,不会特别实在的只说缺点了。
其实一共也就努力了一星期,最近来了超多新顾客,刚刚还有个主动帮往群里拉人,而且办会员的也好几个,都是主动要求办的。
这就是改变带来的力量,让老板重新认识到生意本质的价值和做生意的信心。
这也是我上面写到的一个观念:和顾客产生良好关系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活动。
我们实体店老板应该如何向微商朋友们学习?
先说说为什么要学习他们?
因为太多实体店老板不在乎线上宣传了,以至于让一个店生存艰难。
这里说的线上宣传不是说美团团购,大众点评引流,而主要说的是店面微信运营,顾客通过微信进一步认识你,认识你开店的理念。
因为不在乎,所以不擅长,以为微信运营只是发发广告而已,这是大错特错的。
我认为微商们一个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价值观就是:先讲交情,再讲交易。
这有点像平时我们说的“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
实体店的生意是反过来的,买东西之前,顾客对一家店是不了解的,更加不会去了解这个店的老板,买完之后,往往也不会有进一步的更深入的了解。
大家之所以敢买东西是因为有实体店在,而且实体店有证件,意味着背后有政府的背书,这是信任基础。
而微商能卖东西是凭借人的信任关系,出售的是个人的信任,所以,做得好的微商会特别注重经营个人品牌,非常注重个人信用。
平时非常善于展示自己的理念,信念,目的是希望大家多多认识我这个人。
而很多老板以为的“我这个人”一定是指老板本人,真人。所以压力很大,不敢做微信人格运营。
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这个“人”可以是设计出来的一个吉祥物或者虚拟人物。主要是性格一致的去做好顾客维护就好。
试问一下,有几位实体店老板有这个意识,很少很少,都还停留在是开店就是卖东西的认知中。
实体店老板一定要意识到这点,我们做生意,需要顾客信任我们,光靠实体店的信任,政府的背书其实是不够的;人格化的信任背书对于一个小店说更重要,这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流量。
就跟案例中的老板一样,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一个星期就见效了。
他在微信里给大家展示自己选择产品的严苛,选择流程的严谨,服务多么的到位,还普及食品方面的一些常识,能和顾客做到时时的互动,这些互动是需要一个平台的,这个平台最好的地方就是微信。
要学习的价值观:是主动出击找生意,而不是被动等待顾客上门。
懂得微信运营的,一天没有新的好友加自己就烦躁不安,想尽各种办法混进各种圈子贴吧发广告,或者找个地方搞地推,发传单,送礼物,因为没有流量,微商会主动去找流量。
而实体店老板好就好在有实体店,付出去的租金相当于流量费,因为有自然流量,让很多老板有了依赖性,思维变懒了,觉得有等客上门是理所当然。
在竞争没那么激烈的条件下,确实可以稳稳赚钱,但是竞争一旦加剧了,等客上门就不现实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微商们的主动找流量意识,通过线上的展示,让潜在顾客更加深刻地主动认识自己,增加回头率。
就跟案例中的老板一样,顾客觉得你好,还主动拉人进群,这就是口碑效应的直接体现。
这里就有一位花店老板就是这么做的,我店里要经常买各种花,都是从她店买的。
我们怎么知道她的呢?是她在我们店附近做地推,送花加微信了解到她的。
做这些事情不难的,难就难在你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或没有迈出行动的第一步。
不要去惊艳为什么别人开一家小店人满为患,羡慕不已;很多老板背后的付出真的不是等着收钱那么简单。
希望这次分享对你有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