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哲思

康德的贡献和问题(四)上

2020-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当初就不该下山

《西方哲学史》笔记和思考

理性思想的结构(上)

如果说前一篇是对判断力的批判,那么这一章就是对纯粹理性的批判。

康德认为人类知识有两个来源(据某教授说,康德的认知具有典型的清教二元论的特点),就是感性和知性,通过前者,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后者,对象被我们思考。

因此,知识就是认知者和认知对象共同作用的事情。

但是在认知的过程中,我们是永远不能知道事物自身是怎样的,因为当我认知它的时候,我仅仅是按照我有着特定结构的心灵允许的那样认知它。正如上一篇所说,如果有色眼镜永远戴在我们的眼睛上,那么我们也永远摆脱不了镜片对我们的限制。

心灵正如有色眼镜一样,心灵的规限影响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那么这个规限究竟是什么?

【问题在于,我们经过以上讨论,我们确乎知道心灵确实是对事物施加了规限,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知道规限本身是什么呢?也就是当全人类都带着红色眼镜生存时,他们即便能够知道自己对颜色的分辨是有限制的,但他们又怎么能推断出他们带的眼镜就是红色的呢?或者说这里有个语言困惑,他们可能并不会称之为红色了,可能会称之为颜色A,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除了他们所看到的颜色,他们还能看到哪些颜色,但他们知道还有别的颜色。但这样他们能怎样分析他们永远戴的眼镜的颜色呢?名字是红色还是颜色A,难道很重要吗?这有增加我们的知识吗?问题在于将之起名于A,我们也没有办法知道它是怎么运作的。】

思想范畴和直观形式

心灵独特的活动是综合并统一我们的经验。它完成这个统一首先是给各种感性的经验加上特定的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

【很好奇康德是如何发现或者推断出心灵的这一运作的:给感性经验加上特定直观形式。斯通普夫此处并没有进一步的介绍。还是同上面一样的困惑,永远戴着红色眼镜的人,如何知道自己眼镜的颜色?康德此处不就意味着心灵给了我们空间和时间感么,我们会带着空间和时间去看一切事物,康德是怎么知道眼镜的颜色就是如此的?权且将之作为康德进一步推理的基础吧。】

康德认为空间和时间是由我们所经验到的事物推到出来的观念【可以说是一种感觉吗?】,它们也不是概念【概念或许意味着我们需要后天的学习或经验】。空间和时间的观念是先天的,但同时我们能够通过直观去认识。例如或许我们看不到空间,但是我们通过物体的存在就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空间,或者说我们的空间感规限了我们认识物体的方式。

除了空间和时间外,还有一些思想范畴,它们同样负责处理心灵对我们的经验的统一。如量、质、关系等。这些思想范畴的特点在于直观,如我们说量,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一和多;说到质,就会想到肯定或否定。康德认为这些思想的方式就是一种综合和整理,从中能够加工出一个单一的印象世界。

【康德发现了这个“有色眼镜”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直观性,因为我们直接就是通过有色眼镜去看事物的。于是康德就在所有的观念中寻找那些具有直观性的观念,将之作为“有色眼镜的特征”。但是这里有好几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呈现才能叫直观性,这种直观性在所有人那里都同样的吗?进一步,第二个问题,康德为了寻找“有色眼镜”的“红色”,提出了“直观性”的标准,依据这个标准他发现了“时间”和“空间”,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无论是在个人的成长学习中,还是人类整体的发展中,我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了,从而康德能够将这些概念与“直观性”对应,认为这些概念的运作符合“直观性”的解释。而当我们永远戴着有色眼镜的时候,即便我们能够知道我们只能看到有限制的颜色数量,我们也能知道有色眼镜的直观性特征,但是我们能够知道“红色”的概念吗?我们能够在一堆已知的概念中去寻找答案吗?这是一个语言哲学的问题,康德似乎将每个词的意义都规定了为唯一的,并且其含义是永恒的。也因此,他似乎重于概念(结果),胜于重视动力(原因)。

费希特的那个质疑始终是有效的,当我们说一个东西存在时,我们不是已经知道了关于它的信息了吗?当我们说“时间”和“空间”的时候,难道不是依据我们已经知道的关于这个词的信息对之进行整理了么?也就是说眼镜的颜色A(我们能够实际推导出的东西)和康德推导出的思想范畴(时间、空间、质、量),并不能等而视之。如果相同,后者就如前者一样,不过是个名字罢了,并不能知道心灵是如何规限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的,如果不相同,那么康德的论证一定是出了问题的。】

自我和经验的统一

这里康德试图探讨的是是否存在统一的自我。

这里的一个事实是,当一个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或者说我们即便对它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最后我们得到的也是一个统一的关于这个事物的印象。【例如我们看到苹果是一个红色的物体,物理学发现它是原子组成的,化学发现它是分子组成的,但我们都知道何种解释指的都是苹果,而不是其他。】

康德已经解释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灵对经验或事实的加工,将杂乱无章的材料加工为一个相互联系的要素集合。

康德认为,经验的统一并定暗示了自我的统一,因为除非在心灵的诸活动的之间存在着一个统一,否则不可能有经验知识。【上面提到了,有多对思想范畴在心灵中起着作用,所以一定有一个更高的统一综合着这些思想范畴。因为如果一个主体感知时间,一个主体拥有记忆、、、这样感性杂多就不可能统一。】

接下来,康德就开始寻找这个统一活动的单一主体。康德将这个单一主体称之为“统觉的先验统一”,一般人称之为“自我”。

这个统一的“自我”,我们同样没有办法直接的经验到它,而只能依据康德的推理得到它存在的暗示。这个“自我”,就是我们拥有的关于统一的自然界的知识的一个先天的必要条件。之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得到“自我”的确切知识,是因为规限着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因素,同样规限着我们认识“自我”。斯通普夫如此写道:

在统一经验的所有要素这个活动中,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统一,这样我们对于一个统一的经验世界的意识和我们自己的自我意识就同时发生了。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康德在这里就已经为他后面的实践理性批判,为他的永恒的道德律令铺平了道路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