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到结束之后才发现从开始就做错了
在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下,旅游业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每当假期的时候,人们都会背着大小的背包去到处旅行,说走就走。
但是旅行的方法往往不同,有的人走到哪儿算哪儿,是那种慢行。有的人旅行就像挣钱,好像去的地方越多收入越高,短期时间要跑很多地方,是那种快行,去哪儿都不白去,哪儿哪儿都去过。
但很多人旅行总有一点感受,就是旅行行程结束了,才学会怎么玩儿,学会怎么玩了,才发现旅行行程已经结束了。
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有这样的特点。刚开始做事的时候,只是摸索着去做,等到事情结束之后才发现:找到方法了,事情也结束了,会玩儿了也不干了。
很多事情都有这样的特点,教育方面也不例外。在孩子整个上学期间,往往也有这样的感受,上完小学才知道小学期间各阶段应该怎么把握,上完中学才知道中学期间的很多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电视剧《小舍得》当中有两位母亲,开始的时候,两位母亲一位强势,一位佛系。强势的母亲非常希望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佛系的母亲只要求孩子快乐。这是两种极端观念的母亲,事实上都是有所偏颇。好像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就会失去快乐一样。学习成绩好和快乐有冲突吗?
学霸晓峰的妈妈就这样说:“其实我是一个佛系的母亲,从小到大就怕孩子不快乐,只是发现孩子有学习天赋,有非常好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就朝着这个方向鼓励了他一下,但从来没有强求过他学习,他的成绩就是非常好,这个好像不是在我控制范围之内的。”
的确,从小到大晓峰的妈妈是最放手的妈妈,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从来都是第一名,也没有听说过孩子的妈妈强迫着孩子晚睡觉,多用功。而孩子的记忆力也确实惊人,大篇幅的诗词总是没读几遍就背会了,没有参加过什么课外记忆辅导班,好像天生就是这样。晓峰适合学习并不是妈妈严格要求带来的,而晓峰也非常快乐,成长也非常健康。
从晓峰的实际情况来看,《小舍得》里的两位妈妈都错了。学习的主体是孩子,妈妈只需要做好观察引导即可,不可以刻意放纵或者是强求。
《小舍得》最终的结局也说明了这一点。学习成绩的优劣,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成败。孩子的学习成长更不可带有太多的功利性。
中国人讲究从做人出发,先做人再做学问。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古训放到今天依然适用。学习成绩只是枝末,做人才是根本。树立正确的观点,即使成绩暂时落后,也一定不会输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