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付第三方支付@IT·互联网

可能是快捷支付中最复杂的系统

2017-03-06  本文已影响916人  巨蟹座哥伦布

上一篇文章《快捷支付可能比你想的要复杂》中简单介绍了快捷支付的由来,定义,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这篇文章继续给大家介绍快捷支付中的路由系统。

为什么需要路由系统?

第三方支付公司背后接入了大量不同的银行,而且即使是同一家银行,支付公司为了业务的稳定性也常常可能通过不同的渠道完成接入(总行,分行,其他机构转接等等),因此用户在商户端发起业务请求时,支付公司需要根据业务的特点和需求,并结合各个银行通道的属性,筛选出合适的银行通道满足用户的支付需求。

首先,我们先普及一个概念,在我们使用快捷支付时,其实是包含了两个部分:签约,支付

那么,何谓签约?

我们通过快捷支付的方式付款之前,一定会需要一个“绑卡”的过程,这个“绑卡”的过程称之为“签约”。具体的流程是我们需要提交卡号,身份证,姓名,手机号(如果是信用的卡的话,提交:卡号,身份证,姓名,手机号,CVV,有效期),然后银行下发短信验证码,我们回填验证码之后,即完成签约,这意味着持卡人,支付公司,银行三方完成了一次认证关系(银行会记录下来,支付公司也会记录下来),然后银行会分配一个签约号给支付公司,之后持卡人发起支付请求时,就不再需要提交上述信息,即可发起支付请求(这相当于银行放权给支付公司自行控制风险)。

明白了签约,我们就进一步明白了支付公司用“签约”对用户的支付行为做了一道分割线。简单说就是:如果用户没有做过签约,支付公司认为这是个“首次支付”的行为;如果用户已经做过签约,支付公司认为这是个“二次支付”的行为。

实际的流程就是这样的:

首次支付:

二次支付:

理解了签约和支付的关系之后,我们继续看一下在签约请求和支付请求时,支付公司通常会怎样筛选出合适的银行通道,也就是路由到底是怎样工作的。

路由到底做了什么?

首先,路由会区分为签约路由和支付路由。前者是为了寻找出满足首次支付的用户绑卡需求的通道;而后者是为了寻找出满足已经帮过卡的用户的付款需求的通道。

签约路由:通常会分为过滤规则和优选规则,前者是比较硬性的筛选规则,所以必须过滤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银行签约通道,而后者往往是在满足了前者的基础上,寻找最优的方案。

它通常会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 卡种过滤:借记卡和贷记卡通常需要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借记卡最多需要四要素:卡号,身份证,姓名,银行预留手机号;贷记卡最多需要六要素:卡号,身份证,姓名,银行预留手机号,CVV,有效期),所以首先要区分出当前签约请求的卡种。

2. 通道状态过滤:支付公司为了业务的稳定性,往往接入多个同类型的通道,而这些通道有时就会处于不可用的状态(有些是自动触发,有些是运营人员的手动触发),筛选通道的时候要过滤掉这些通道。

3. 签约项过滤:这个规则既要满足用户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银行通道方面的要求(银行通道会规定哪些要素是必须校验的,哪些是非必须校验的)。
1) 交易请求项 ≥ 交易必验项(这个要保证用户传递过来的卡要素必须完全涵盖了需要校验的卡要素,否则根本没法进行啊)
2) 银行通道必填必验项 + 银行通道可填可验项 ≥ 交易必验项(这个要保证银行通道的校验能力必须能够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3) 交易请求项 ≥ 通道必填必验项(这个就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也要满足银行方面制定出的规则,银行也是为了持卡人的安全着想)

4. 银行短验过滤:有些商户的需求是禁止给用户发任何短信,此时需要过滤掉所有会发送短验的银行通道。

5. 组合签约:有些时候实在是单个银行通道的校验能力有限(可能是公司的BD不行,所以拿到的资源不行),单个银行通道的校验能力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需要通过2个或2个以上的银行通道以组合的形式满足要求,其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1) 组合的银行通道,只能有一个银行下发短信验证码
2)下发短验的银行通道要排列在最后一个
3) 需要控制签约失败的次数,因为用户无法容忍一次签约行为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6. 优先级筛选:由于不同银行通道的质量不等,运营人员会根据运营数据手动配置优先级,作为优选规则。(可能是根据签约成功率,也可能是根据成本方面的考虑)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些“商户黑名单”,“卡号黑名单”,“最少签约项”等等的过滤和优选规则,这里不一一展开了。说完了签约路由规则,我们再来看看用户在发起支付请求时,系统是怎么工作的。

支付路由:同样会分为过滤规则和优选规则,最后寻找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提供支付通道。

1. 卡种过滤:对于已经签约过的银行卡,通常情况下只需要签约号即可完成扣款。但是有些时候,需要使用其他类型的扣款通道完成支付,这时也会需要传递借记卡的四要素或者贷记卡的六要素(上文已经说过),因此区分卡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通道状态过滤:同上。

3. 通道允许行业过滤:银联为了保证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把全社会的行业做了分类,然后同样的一条银行通道会对于不同行业的支付需求提供不同的限额(关于行业分类,可百度查询“MCC”),因此在寻找支付通道时,要过滤掉不满足要求的通道。

4. 签约规则过滤:事实上,有些银行通道必须先签约再支付,有些则不然。在首次支付时,通常由银行下发短验(在签约环节),在二次支付时,通常由支付公司自行下发短验(在支付之前,作为风控手段)。无论是首次支付或是二次支付,一次支付行为至多只能允许出现一次短验(不然用户会崩溃)。因此这个规则要判断,如果该通道需要先签约并且有短验的话,那么该卡是否已经在该通道签约过,否则过滤掉;如果需要签约但是没有短验,则可继续保留。

5. 限额过滤:这里会结合支付请求的卡种,查询不同通道的支付限额,过滤掉不满足要求的。

6. 支付项过滤:这条类似于签约项过滤的第三条
1) 交易请求项 ≥ 交易必验项
2)银行通道必填必验项 + 银行通道可填可验项 ≥ 交易必验项
3) 交易请求项 ≥ 通道必填必验项

7. 通道报备过滤:由于近些年快捷支付出现越来越多不合规的乱象(比如盗刷,套码等等),银行对于开放给支付公司的支付通道把控的越来越严格,从最初的“开通即可使用,不限任何行业”,到后来的“只允许某些行业的支付行为”,再到现在的“只允许某些行业的某些商户使用”,就是支付公司的客户(也就是银行的二级商户)想正常的使用该银行支付通道,必须通道线下的报备,提交审核资料给银行,银行审核通过后,分配报备号给该商户,才可进行后续的支付行为。因此对于需要报备的通道,必须查看当前的商户是否在已报备的商户名单中,否则的话,需要过滤掉此通道。

其余还有一些“卡号黑名单”,“通道优先级”,“成本最低”等等的规则,目的都是为了找出一条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银行通道。

总结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支付业务中比较偏向底层的逻辑,这里可能不像前台的互联网产品讲“产品体验”,讲“交互设计”,而是更多的追求稳定性、可靠性,为前台的交易场景(电商,互联网金融等)提供稳定的服务。我们平时使用快捷支付的时候,可能永远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