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人
2023-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风糖_
晚归的人,因在清冷月光下见到妻子的睡颜,心痛不已,发出“人最不能忍受的是人的荒芜”这样的感慨。
而另一位晚归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境况和心情。
他与人在坡上雪堂畅饮,说是酒逢知己也好,说是酒入愁肠也罢,醉又复醒,断断续续喝到了三更。
回到家门口怎么敲都无人应声,侧耳倾听还能听到侍童早已睡熟,发出雷鸣般的鼾声,敲门怕也没有什么用了。
没有生气,没有抱怨,没有茫然,他转头就向门前的江边走去,“倚杖听江声”。
从这里,不难看出此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善于自我解脱。这种处世态度,不禁使人联想到他《水调歌头·中秋》中体现出来的旷达精神,“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明显地烙有老庄思想的印迹。
江风吹酒醒,面对滚滚东流去的江水,他叹息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仕途不顺,屡遭挫折,特别是乌台诗案凶险异常。
他多想走进老庄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中去,再不用受尘世功名利禄的影响。
夜阑风静,江面縠纹平如镜,他的心也跟着平静了下来,既然已看破红尘,还有什么能使人愤怒的呢?
于是他挥笔写下: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结尾两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成了千古名句,也是作者的美好愿望,愿如越国的大夫范蠡那样,不图功名利禄,驾着小船,荡往江海深处,度过余生,离别尘世,回归自然。
同样的晚归,却有着不同的心境。晚归人苏轼虽然遭遇坎坷,心情郁结,但是父母的疼爱,兄弟的守护,友人的支持一直都在。更别说还有那么多欣赏他的粉丝在支持着他,崇拜着他。所以月光在他眼中仍可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有孤独,才会带来真正的心灵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