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心静身自凉
时下,是阳历的七月初,南方还没有“出梅”。虽说是北方的天气温度,也是持续的一个增高,但接连不断的雨水,还是让雨后的一段小小的清凉,插入我每天的店铺生活中。
习惯于早起,常常是拖一个木凳,腋下夹一本旧书,去坐在清凉的店檐下。这时候,店门前的大路上,车稀人少。我可以像一位知者,沐浴在晨风里,去听一会时光老人永远默吟着的《从前慢》。
眼下的人,相比以前,好似看书的少了。在店里,每当捧书酣处,总能听到一些人在说一些“风凉话”。
“如此用功,早干什么去了?”
“怎么?还想考大学吗?”
“不当吃不当穿的,有闲心看那,有什么用!”
言外之意,就是你早过了读书的年龄,一个开店的,现在还看书,要么是装模作样,要么是脑袋进了水。等等话语,包含着不识时务的意思。
开店初时,空闲里想看点书,偷偷偷摸摸的不好意思,如同要去做不好的事一般,让书也跟着藏着掖着。年龄一大,脸皮厚起来了,心里少了许多顾忌,凡事讲究个“乐意”,也就不再管别人的目光里有没有意味。是故,在店里那个“蜗读”的角落,也就出现了几本想看的书。至此,一些通俗易懂,薄如儿书的读物,也就随着我的释然,有了出头之日。
当然,经年累月的店铺生涯,让我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缺乏逻辑的头脑,已经把喜欢揉进碎片化的惯性思维,成了永远的喜欢。同样是喜欢,而许多人却把它转变为一种“专注”,让自己的生命有了一个质的变化。如此多年下来,我实实在在成了一个文不能提笔,武不能防“心”的无用之人,最终,一个高考落榜者,真的“落榜”了,上榜的机会,只能等虚无渺茫的来世,这也许就是别人说的那种“读书无用论”的风凉话之故吧。
但是,我用一辈子,养成了一个持之以恒的习惯,我喜欢我乐意就行了,岂是别人区区几句话,就能把我的这一固执无用的习惯“化腐朽为神奇”。
其实,片面的认真二字也可怕。从前,我的藏着掖着,是我心里有所欲,有所求,是不甘于总是居于“落榜”的一种存世心态,是自己的眼光太过于短浅和狭窄;另一方面,人的灵魂,都有两面性,正面是高贵,反面可能是低俗,而每一本可读性的书里,写书的人,早已经把高贵的一面灵魂,隐藏在文字中。思想意识的低微,担当不起那种坦然的睿智,所以,才让自己感到了风凉话的存在。
但是,我现在可以说,自己很不后悔这个一辈子的喜欢,也可以如此说,对用一辈子时间养成的习惯,我非常喜欢。
因为这翻书的毛病,如今让我越来越受用了。哪怕仅仅是随手一摸一翻,只能扫描到一行文字。
我想悄悄地告诉那些说“风凉话”的人,书真的是一个宝藏呢,只不过人的能力有大小,我只有随手一翻的能力,可也别小看了它。就是这随手一翻,就如同解宝盒,宝贝就出来了,小的如星星,藏在一个有韵味的词,一句值得琢磨的话后边,大的如鹅卵石,在它的后边,也许能扑捉到作者的点点缕缕深深浅浅的智慧之光。
无关大小,发现总会让自己更加喜欢,如同潺潺流淌的小河水里,忽然被鱼儿爆出几个小浪花,亮醉了眼,暖透了心。
夏天心燥,但只要早起一会,找一个清凉地,拿一本能读懂的书,像古人松间弄琴,坐在天地间,我想,即使再热的天,恒寂禅师的那种:“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自凉”的境地,也能达到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