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键词——医不叩门
单位有个同事,可能因为家里的变故,情绪大变,怼天怼地对空气,时不时站在办公室门口破口大骂,骂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骂同事各种不好、骂小区的邻居都在针对他,好像全世界都是他的敌人。其本人又人高马大的,导致每次有同事经过他办公室门口都小心翼翼的。
同事都知道我是学心理学的,跑来问,这是什么情况,是不是需要心理治疗?我认为是要的。他们让我去和他谈谈,做做心理辅导。我也和单位负责人谈过,是否由单位出面进行干预。但是单位领导觉得他只是偶尔发泄一下情绪,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不太好强制就医。
这可能就是东西方理念的差异,在西方,对于这类有可能会造成危机的人员是需要强制性就医的。记得在香港电影里,一位警察情绪有不稳定的时候,上司就会强制要求去看心理医生,而且要拿到心理医生的诊断证明才能重新回到岗位。而在我们的理念里,还没发展到伤害他人的情况,就在观察观察。但是一旦造成实质性伤害,是不是有些事就无法挽回了。
回到自我的感受里,观察了一下这个同事,一个人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母亲因为癌症病故,情绪不稳定导致几乎没有同事和他说话,上班一个人,下班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几乎和外部世界失去了链接,又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拧巴状态,不陷入情绪的漩涡才是奇怪。
虽然我学了心理学,但是对方没有主观意愿来谈,我们是不能主动去表达对方有问题,需要及时的治疗。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有这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所有人都忌讳被说有病,当你告诉他有病的时候,他心里会怼你“你才有病”;第二是当身体没有症状的时候,一般人都不会认为自己身体和心理有问题;第三是虽然是好心提醒,但常人未必领情。基于这三方面的原因,所以,医者一般不会主动扣门来非要给人治病不可。
看着这位同事时不时就要通过咆哮来表达情绪,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通过努力考过最难的司法考试的男孩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其实是会有些心疼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许还不够疼,还不能引起重视,所以还不会去觉察自身的问题,人和人有时候差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的自我认知和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