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登泰山)
登泰山
疫情原因,每年外出旅游计划无法实现,只好将以前的游记进行系统整理,今天拿出来回味一下。
国庆长假,谋划良久的出行在曲阜拉开帷幕。十月三日在草草欣赏完孔府后,我们一家人驱车直达泰安。翌日清晨,我们绕过气势恢宏的岱宗庙,穿过高大威严的岱宗坊直达红门。听老乡说,从红门到中天门需要三个小时。对于扶老携幼的我们来说几乎不可能,只好赶赴天外村停车场,坐中巴直达中天门。无奈错过了,柏洞、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经石峪等诸多景点。轻松走过小十八盘,来到中天门小广场。中天门的代表性建筑是一座单门石坊,上写“中天门”。 传说古时泰山多虎,人们在石坊东边建起“二虎庙”,祀黑虎神,以镇山兽。坊北有虎阜石,如虎横卧。广场东的中溪山上是1988年修建的“慈恩亭”,亭内陈列着来自台湾的“澎湖石”。中天门至泰山之巅的最后一段路程,是泰山整个景区精华中的精华,其磅礴宏伟的气势、雄奇美丽的景色、年代久远的遗迹,尽收眼底!
在整个登天的序列的盘道中,山路始终是向上的,但过了中天门,却有一段下坡道,俗称“倒三盘”。紧接着是一小段平平的土路,踏上去暄暄的,举足前行感觉特别轻松,就象有人在背后推着你前行,路旁树木茂密,绿树成荫,石刻成片,令人倍感惬意,这就是“快活三里”。快活三里尽头又是一座庙,是增福庙,神是福、禄、寿。 继续北行,盘道渐渐升起,山峰突起,巨石累累,巨石上多有题刻“崔巍”“若登天然”“斩云剑”。“斩云剑”,此石貌不惊人,却像一把剑,具有斩云化雨的功能。据说,每年夏秋季节,此石就如一柄利剑,将乌云斩作两半,使得其下有雨,其上则只有云而无雨。斩云剑之上的盘道旁还有众多石刻,如“云路先声”“天下名山第一”“从善如登”等。有兴趣的朋友到此不妨细细研究。
云桥飞瀑。正行间,忽见溪谷陡升,石崖突立,飞瀑湍急,珠玉四溅,一座石桥横跨东西。这里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为云雾笼罩,因此杨承训题名“云步桥”。桥北有大沟而面临着断崖,石壁挺立如刀削一样。崖上的石坪平坦宽敞,传说宋真宗曾在这里小住,故名御帐坪,今仅有柱窝尚存。崖上有“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题刻。
云步桥西,石阶陡峭,因攀援费用,称作“三登崖”,又俗称“三瞪眼”,三登崖顶有巨石大如屋,相传明万历三十一年泰山风雨大作,自山巅坠此,遂有人题刻“飞来石”。
飞来石北边就是相传秦始皇封禅泰山遇雨,避于大树下,而将树封为“五大夫”的那个地方了。
五松亭上不远又有古松一株,长枝伸出,似向游人招手致意,这就是泰山有名的“望人松”,又名“迎客松”。 过了望人松,前行一段是“朝阳洞”,朝阳洞北是对松山,过了对松山,盘道劈石而进,有一处两边残岩壁立,象门一样,旧称“云门”,亦叫“开山”,著名的“泰山十八盘”就从这儿开始了。
初步估计,登临南天门上下还需三个多小时。老爷子和妹妹,二岁多的小外甥还在中天门等着,望眼南天尽在咫尺,只好悻悻而归。不过泰山最精华总算浏览过了,也不枉长途奔袭来一遭。
文中个别典故有借鉴学习网友的地方,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