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虎山行(散文)
烟雨虎山行(散文)
深秋,寒露,一场秋雨后
晨八点,迎着蒙蒙细雨,我随蓝天徒步群一行数十人徒步秋雨绵绵中的平凉虎山。
我是平凉人,早知道虎山是“平凉八景”之一的“天坛夜月”和“古会盟坛”遗址,是引发幽古之情的好去处。
站在广成大桥上,烟雨之中的平凉虎山,若隐若显,蒙蒙胧胧,一切是那样美。美丽的风光就象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得秋天的平凉更加迷人。从泾河南岸远远望去,其山形极似平卧的老虎,昂首卧在泾河边上。如果把泾河称为龙的话,那便是虎踞龙盘了。她南临泾河,西南与崆峒、太统两山遥相呼应,总揽平凉城区全景,俯视宝中铁路干线,不仅山体陡峻,沟壑纵横,具有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地貌特征,风景秀丽、林木种类繁多,形成了独特的借景效应,遍布山野的五圣宫、佛爷殿、雷神庙宇及赵世王的神话传说,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走过广成大桥,穿过宝中铁路涵洞,一列南来的火车呼啸着北去,瞬间消失在浓浓地雨雾之中。进入虎山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高大的牌坊,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写的“平凉北山公园”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因烟雨雾绕更显得梦幻无比,沿着向东延伸的草坪,道路两旁到处可见的小草野菊,黄绒绒的,松柏苍翠,银杏叶黄,柿叶已红。到停车场,便看见宽阔的道路被一块指示牌一分为二:一为“生态园”,一为“天然氧吧”。而“天然氧吧”是通往虎山的唯一途径,我们商量一番,决定由小路手拉着手,徒步上山。
穿过一条条的羊肠小道,首先来到了虎山水库,站在桥上环视四方,只见这里三面环山,景色十分幽雅。湖面上波光粼粼,水真绿得可爱,仿佛一块翡翠,泛着柔和的光泽;妩媚多姿的垂柳飘着长发,婆娑起舞。水库边己没有垂钓鱼的老者,要在往日还有各式各样的小船,游人泛舟湖上,悠然自得,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难以形容的恬静和幽雅。而在雨雾一切显得很宁静,唯一的是蓝天群主背包里传出阵阵的歌声,回荡在山间。
清溪石山流,紫色绕琼楼。
石桥度八仙,祥云荡悠悠。
穿过虎山水库,继续上山,山体陡峻,沟壑纵横,此时雨己停了,而山路更加咛坭,路边,崖边,树丛中到处是一束束的野菊竞相开放,花蕾暗红而花开金黄,这一束束的菊花吸引着同行的女性或俯首相闻,或合影留念,记的春天时多次来过虎山生态公园,那时,各种花相继开放,“金银花开先报春。桃红杏白吐新艳,樱花朵朵面带羞。槐花丁香醉游人,牡丹芍药藏林中。蔷薇犹如少妇韵,犹抱琵琶是紫藤。”正是春天的写照,从而此时,唯有这野菊屁,少有的月季花还鲜艳着。其余繁花己褪去,寂静的小草在雨雾中里努力地挺立着,看见稍有阴冷中的小草,心生悲悯,春去秋来,生命和植物都要经历风雪雨霜,由荣到枯,凋落而去……大自然如此,让人沉思怀想。远离尘嚣,独自倾听纯净幽美的雨声,我感到生命的乐趣不在于拼搏,也不在于成功,而在于一份难得的悠然。面对上苍和大自然的恩赐,独享天籁的幽美和宁静,我感到很美,很满足。
蒙蒙烟雨依然无声无息,无声无息地编织着深秋的虎山公园。我虽为平凉人,对龙隐寺知之甚少,经百度查,相传寺院建于汉代。背依山岩,面向泾河,原名兴教寺,后称林隐,安史之乱,太子李亨从马嵬“通夜驰三百里至安定郡,庚子至乌氏驿,辛酉至平凉郡……”,夜宿寺中,翌年称帝于灵武,寺亦改龙隐寺。明代,韩藩襄陵王“奉为香火,招僧住持,重修增葺”,并“置买田地以为焚修之资”。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正月,有马氏妇至寺焚香,目睹倾颓,慨然以重修为己任,心诚志笃,“苦募十方”,历经十载,于四十年全工告竣。增修“上佛殿五楹,左右配殿各五楹”,在原佛殿前“增修砖台一座,韦驮殿三楹”,旧有南门楼也修饰一新。为之撰写碑文的前翰林院庶吉士张岗曾赞叹曰:“不易为者,而竟成于一老妪,亦人之所仅见者也!”
寺建在悬崖上,林隐竹茂,柳绿花红,显得格外清幽,山的中下部有四眼泉,寒暑不变其形,旱涝不改其盈。有一泉水从石缝间喷涌而出,遇到悬崖后旋转激散,形似以筛筛珠,水珠纷纷滴落潭中,形成平凉一景“龙隐滴珠”。清道光年间诗人赵青藜有:“泉乳珠垂露,壶心玉贮冰”的赞语。沿山麓有清泉4眼,长流不竭。山坡上植被丰茂,乔木多为青槐、杨、柳、榆、椿以及松柏等。而深秋之龙隐寺显得很寂静,无游客,亦无香火,遍布山野的几处颇具名气的五圣宫、佛爷殿、雷神庙只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而己,与远在十五公里之外,平凉城西的崆峒山相比只能用寂寞空虚寂寞冷清形容,可见山与人一样,有的星光灿烂,有的寂静无声。
游罢龙隐寺,沿台阶继续上行,到达虎山之顶,己近十一点,此時雾烟更浓,站在“古会盟坛”遗址,幽古之情由然而生。“安史之乱”后,唐朝西部边防空虚,吐蕃乘虚而入,吐審首领赞普,结赞与唐大将郭子仪大战于陇东形成割钠形式,后双方商定在平凉会盟,会盟地址就定在平凉城西的虎山下,贞元三年四月十九扫,临時筑于平凉城北的虎山下的会盟坛周围,旌旗猎猎,人肃马安,表面上呈现一片派和解的气氛,不料正当唐朝的会盟正使浑瑊和副使崔汉衡登坛更衣时,形势却骤然大变:只见鼓声四起,杀声震天,埋伏于山谷间的吐蕃骑兵潮水般奔湧而出,浑瑊苍慌而逃,崔汉衡束手被擒,平凉会盟是历史上一件大事,由于会盟没有形成盟文就被劫了,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平凉劫盟”。应该说自宋以降,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步步进逼,华夏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遂浙南移,平凉被文明中心抛在了身后,变的落寞而惆怅,忧郁而孤独几乎变成了游牧诸族的轮番占领,中原兵锋与胡骑马刀的惨烈碰撞的一片大战场,近千年在这块土地上烽火连绵,兵燹不断,生灵涂炭,生态毁坏。只是到了近代,这里经半世纪的建设和保护,其山峰恋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功,林海浩瀚,烟笼雾锁,曲径通幽,如缥缈仙境,已形成了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的旅游胜地,每年游人如痴。
站在虎山之颠,往山下看,南面泾河蜿蜒曲折东去,东边虎山,犹如一只平卧在泾河边上的老虎,老虎头正伸进麻黄湾,老虎的躯干和四肢此东向西,在冬天落雪时从泾河南岸看的非常清楚。再往南,过泾河,一条南北轴线上依次是准备建设的市委,政府大院,绿地广场,柳湖公园,崆峒区区委,政府所在地韩王府,再往南是近年来新建的南山公园,南山公园的山势及建筑风格与南京中山陵及为相似,只是规模、气势上不及,左手向西是青龙村,显然符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筑城原则,而这虎山也是当年王辅成兵变平凉,被清王朝镇压安放一百门红衣大炮的虎山。
时光交替,四季轮回,风有酒的气味,雨有酒的气味。雾有酒的气味,脚下的泾河水有酒的气味;太统山,崆峒山那墨黑色嶙峋的崖岸也有酒的气味;圆通寺龙隐寺有寺院不断的香火与宁静;暖泉水不倦地流向柳湖,湖中小旋涡似一朵朵水青色的小莲花,总会开在多少有些禅意的墨青色的湖面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似乎像一叶小舟,倏地滑进了烟雨,滑进了迷蒙中的别离。从古到今,由远而近,招招手、惜别古人,惜别那诗意的陈年旧事。逝者如斯,春夏秋冬,自然如此,人亦如此。
平凉北山公园因虎山而著名,又因唐太子李享隐居,平凉劫盟而增添了色彩,园林景观雨中确实很美,真是烟雨游园林,花繁兼草青,令人驻足忘归。古人说“游园乃雅事,悦心又增寿”,而此时不由我诵读起我曾写下的《平凉虎头山》:
平凉是多少个名字的合成
虎头山又是几代人的缩影
流趟了几万年的泾河
铿锵的脚步踏出一个像老虎的山形
在弹笑挥手之间
鸟语花香,碧玉成荫成了她的山水图
栩栩如生如泥塑
那种精气神永不怠尽
烟雨虎山行(散文) 烟雨虎山行(散文) 烟雨虎山行(散文) 烟雨虎山行(散文) 烟雨虎山行(散文) 烟雨虎山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