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和智慧
2024-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鸿哥说书
公元前230年,易水河畔,荆轲应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饯行完毕,荆轲提着樊于期将军的人头,踏上刺杀秦王的不归之途。
公元前280年,蔺相如手捧和氏壁,在秦国王宫义正辞严,痛斥秦王恃强凌弱,背信弃义,誓与玉壁共存亡,最终以非凡胆识完璧归赵。
三国时期,司马懿大军压境,兵临城下。诸葛亮净手焚香,于空城之上悠然抚琴,上演了“空城计”。
勇敢让生命高大,智慧令生命深厚。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这样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勇敢和智慧,算处上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两种品质了。但细细探究这些古人的品质,突然发现其中沿袭了很多的曲解。
常常,我们在品评一个人的时候,将勇与谋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品质对号入座-有勇无谋,有谋无勇,或智勇双全。殊不知,勇与谋并非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勇气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荆轲慨然应命,担起刺杀秦王解救国难的重任,除了张扬勇敢的血性,又何尝没有彰显一种超人的智慧?如果勇敢不是智慧,那为什么又将勇敢作为解围救困的最好方式?再说,蔺相如智斗秦王,诸葛亮坐演空城,其前提正是勇敢。没有直面杀身之祸的凛然之气,又如何能在刀枪如林的虎狼之穴里巧妙周旋?没有正视灾难的无畏和勇敢,又如何能生发以不变应万变的过人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