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经济学(三):简述宏观经济政策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宏观经济政策,顾名思义,宏观经济政策就是为宏观经济服务的。宏观经济就好比人体,人总会有生病的时候,此时就需要打针吃药等一系列手段治病,宏观经济亦是如此,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病症”(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而宏观经济政策就是所谓的“药”,用来治疗这些病症。
像真正的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就必须要对过去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全盘的认识,对经济体中各个指标的合理范围有着明确的把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病症”的根本原因,同样是通货膨胀,不利的供给冲击和有利的供给冲击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相应的“药方”也是不同的。由于篇幅的关系,今天主要是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政策,让大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微观经济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均衡等式:需求=供给,在宏观中,我们同样需要围绕这两方面展开,一般来说,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
供给管理政策一般是指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等,其核心是减税,通过减税增加人们的储蓄,提高总需求进而推动产出的增长。
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分为两大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说白了就是政府通过改变税收,改变政府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来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就业和收入。而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进而对利率进行调控,本质上还是通过利率来调节就业和收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经济持续增长、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事实上,供给管理政策在调控中并不占主导地位,相反的,需求管理政策是最为常用的的调控工具,通过不同的政策组合来应对不同时期的经济波动是各个国家的基本思路,当然每个国家也要根据国情的不同实施特色化的调控政策。
·调控的基本原理
说完了基本政策,我本就简单地讲一讲政策调控的原理。这里主要讲一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前面我们说了,财政政策核心就是改变税率以及政府支出,货币政策的核心就是调控利率,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这一机制的运行,我们需要知道一件事:总产出包括投资,消费,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净出口(四部门经济)。具体怎么来的,今天就不赘述了。了解了这一点后,我们再来看看调控政策的影响:
①财政政策→改变税率/政府支出→影响消费、投资→影响总产出(总需求)→影响就业与收入
②货币政策→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r→影响投资→影响总产出(总需求)→影响就业与收入
上述就是两个政策的原理流程,这样看大家可能还是会非常的抽象,我们举个栗子来说明一下:假设我们现在整体的社会经济呈现萧条的迹象,这时候国家说要减税,要增加政府支出,我们老百姓的实际工资相应地得到了提升,我们基于当时的环境预期,会多多存钱,这时候国家又宣布要公开回购债券,降息降准,人们一看利率降了,手里的现金就要流向债市,股市或者其他资本领域,也就是说投资会增加,消费和投资都在增加,进而产出也会增加,相应的一些实体经济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业率和收入便都得到了一定的保障,渐渐地我们会发现经济形势一片向好,社会走出了萧条期。
这里要说明一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下采取的政策是不同的。上述的例子只是一个简单的理想化例子,现实中还要考虑挤出效应,通胀风险等一些列问题,所以说宏观政策的使用往往是灵活多变的,不能一概而论。
·学派之争
对于宏观经济调控,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看法。当然了,这也和所处的时期和环境有关。
像凯恩斯学派是支持国家干预经济的,因为正是政府的政策调控,让当时的美国走出了大萧条时期,但是由于环境的局限性和时代的特殊性,凯恩斯学派的一些观点是缺乏微观理论支持的,虽然不得不承认它的实际作用。
而对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来说,他们的核心主张就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因为他们相信微观个体的预期是理性预期,国家应该制定一个稳定不变的政策,合理的引导舆论导向、个体预期,而国家的调控往往存在着时滞性,并没有市场本身更加完美。
类似的争论还有很多,比如说供给学派认为需求管理政策会增加政府赤字,依靠增税或者增加货币量会挫伤人们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产出的增长。相反,如果从供给侧角度出发,以减税为核心,通过减税来鼓励储蓄和投资,进而促进产出,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事实证明,储蓄的增加会带来短期内的经济增长,但是长期来看,产出的增加要大于需求的增加(关于这一点我会在聊消费函数的时候和大家说明一下),还会增加通货膨胀的风险。
总之宏观经济政策有利有弊,但是不可否认,不论是哪个国家,宏观调控在其经济的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讲,经济调控调节的是人们的预期,说白了就是人性。无论未来的金融价值体系如何演变,只要仍为人主导,那这一根本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宏观经济政策依然会在这一体系内发挥着它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