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乌镇戏剧节
又是一年金秋十月。每逢到了这个时候,我的心总为一个地方魂牵梦萦,想要重回故地,追寻曾经踏入过的一个美妙幻境——那就是乌镇戏剧节。
一切缘起于2016年3月,我在深圳文博会参观各省区文化展示。踱到浙江省的展区前,便被大屏幕上播放的乌镇戏剧节纪录片深深吸引住了。片子里,黄磊讲述了当年与刘若英在乌镇拍摄《似水年华》后,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江南小镇,于是便和赖声川、孟京辉等几位戏剧大师一起创办了“乌镇国际戏剧节”,每年邀请国内外众多现代戏剧团体前来汇演、碰撞,并通过竞演来扶持青年戏剧表演者,使得现代戏剧多了一个大型的展示和交流舞台。虽然我只是个“伪戏迷”,但从那时开始,对乌镇戏剧节的向往已经在心里播下了种子。
转眼间,异常忙碌的半年便过去了。临近十月份,心里又痒了起来,终于还是跟闺蜜一拍即合,决定来一场三天两晚的乌镇戏剧节之旅。当时大部分戏剧场次门票已经告罄,还得从闲鱼上买别人行程变动临时转让的票,所幸各种小问题最终都被克服了。
我们去到的那个周五,是戏剧节开幕的第二天。踏进乌镇西栅景区,已经是傍晚了,一切都美得那么不真实:西栅景区经过统一规划和“修旧如旧”式的保育活化,呈现出一种古典、精致、规整又不失烟火气的美,而且商业化气息也比较克制,这本身已经非常迷人了;而戏剧节的氛围又为其笼罩了一层乌托邦的色彩。石板路两旁,依次挂着众多国内外戏剧大师的旗幡,不时还有踩着高跷、奏着乐器的嘉年华表演者从人群中穿行。可能因为是工作日的夜晚,普通游客还未涌入乌镇,街上热闹的人群全是专门来看戏剧的文艺青年,风格和气质令人赏心悦目。走在路上,常能跟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不期而遇,他们通常也是作为观众,专程前来赴这场戏剧盛宴的。我们和偶遇的鹦鹉史航、姜思达等人拍了照片,也听到饭店里的其他顾客兴奋地说起“刚才黄磊、赖声川、孟京辉他们刚在这里吃完饭离开”……戏剧节期间的乌镇,吸引和凝聚了这么多兴味相投的人,连日常距离甚远的文艺名人都忽然出现在身边。可以说,“人”是乌镇戏剧节的一大特色。
乌镇戏剧节另一大的特色,就是把乌镇的空间变成了一个个戏剧场域。在其中穿行,你会发现戏剧不仅在剧场中上演,而是无处不在:老房子门前摆开八仙桌椅,就可以开演《白蛇传》;水域交汇的平台上,表演者用优美的肢体动作无声地传递情绪;码头旁的通道,即兴演出者的台词在回声震荡间愈发气势如虹……诗意的空间和梦幻的氛围,把戏剧那种源于现实又跳脱现实的荒诞和想象烘托得分外动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更是把戏剧的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天晚上的重头戏,是在“水剧场”看孟京辉的《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水剧场是一个露天剧场,以一栋古建筑的外墙为背景,周围的老房子和大树都是天然的道具。舞台四周被水环绕映衬,水域之外是呈半圆形的观众席。这部改编自国外同名剧目的戏剧也远超预期地精彩,几张病床在舞台排开,饰演精神病人的演员们在其中尽情施展,嬉笑怒骂,不疯魔不成活,灯光把他们的身影投射到白墙黑瓦上,更添层次和意境。谢幕的时候孟京辉还上台了,并且用吉他现场弹唱了两曲,本人如孩子般率性可爱。
演出结束,夜渐深沉。有人意犹未尽地钻进临河的酒馆、酒吧,吃着夜宵喝着酒,继续与好友畅谈文艺;也有人默默地在石桥上、河岸边漫步,全身心地感受乌镇夜晚的渐复宁静的氛围。对每个人而言,乌镇戏剧节都是一个不愿醒来的美梦。
无怪乎对于乌镇,有一句话:来过,便不曾离开。我想,我也终究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