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心趣味讲写作

耘心趣味讲写作二:9岁孩子写的诗

2018-05-25  本文已影响137人  耘心
9岁孩子小庄的诗

耘心学堂静子老师的儿子小庄9岁了,今年春天,老师布置写作文,题目是“春天”。

孩子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不会写,写不出,发着牢骚,说自己根本就体会不出哪里有春天,又不让出去玩,天天不是呆在家里,就是呆在学校里,哪里有春天呢?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春天嘛。

小庄现在是三年级,平时特别爱看课外书,但好多字还不会写,更别说是让写作文了,本来就烦感。

但老师布置的作业总得完成吧,静子老师干脆对孩子说:你就随便说吧,我给录下来,然后把你的录音整理成文字,就把你刚才对春天的牢骚说出来就行。

孩子于是发着牢骚,录着录音,整理如下: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呢?

当我翻开日历,

去寻找春天,

是否已经到了吗,

日历告诉我,

她早已来临。

可是,

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里,

我看不到一丝生机!

但是,

我仍然努力的去寻找!

于是,

墙角边一颗嫩绿的新芽,

一群忙忙碌碌的蚂蚁,

上学途中,

不知何时开花的木棉树,

以及把城市洗刷一遍的朦朦细雨,

它们告诉我,

春天来了!

这是孩子发的牢骚,一旦形成了文字,便是一首最美丽的最生动最富有灵性的纯美的诗。

当孩子不刻意为写作而写作时,他们那颗纯净的心,用眼睛开启了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最原始的感知,此时,他全然没有完成老师作业的意识,而是全然地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对春天的苦恼——找不到春天,无聊地翻着日历,日历却明明白白地告诉自己,春天已经来了,可是,在这个"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我看不到一丝生机”。

这是孩子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由“眼”看而不得,而生出的“意”——判断与分别,孩子带着满满的失望与烦恼,把自己日常居住的楼房,日常学习的学校,视为“钢筋水泥的森林”,这是由视觉观察,加上自己的个人情绪,而产生的情感联想,正是这一情感联想,最准确最精妙地展示出了孩子内心的烦闷、失望与无奈。

孩子的写作,在这里,已实现了一次升华。

由日历上翻找春天,到现实里观察不到,因失落失望的情绪,把日日生活的温馨的居室、美丽的校园,顿时剥落为“钢筋水泥的森林”,在这里,孩子实现了一次无意识的以情染景、以情驭物的写作转变。正所谓“以我观物,故万物皆著我之色”也。

然而,真正精彩的是下面。

孩子毕竟是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写也得写,没感觉也得写,只好努力去寻找春天喽,而正是这点努力寻找,我们看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

墙角边一颗嫩绿的新芽,

一群忙忙碌碌的蚂蚁,

上学途中,

不知何时开花的木棉树,

以及把城市洗刷一遍的朦朦细雨,

简单的四句,四个景物,有新芽,有蚂蚁,有树木,还有细雨。

孩子真如心灵捕手,捕捉到的竟然是最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四种意象,宛如古诗词里的意象组合技巧,诸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诸如“杨柳岸,晓风残月”,纯名词,纯意象,无堪修饰,全是白描,然而,一幅自带情意的画面便油然而出了。

而“新芽”“蚂蚁”,则是典型的小屁孩儿眼中的世界,木棉树,“不知何时开花”,这的确是孩子没心没肺的观察,而“把城市洗刷一遍的朦朦细雨”,则真是孩子无意而为之的神来之笔了。

这则小诗里,充满的是孩子情绪的波澜,有失落烦闷的牢骚无助,有惊喜欢欣的明达舒畅,有以情染景的情感联想,有取材典型的组合意象,小屁孩儿的世界,最真、最纯、最美,也最有灵性。

孩子写作,最大的难度,无外乎不知写什么,无物可写,无话可说。

但当孩子发起牢骚来,你会发现,他很有话说——因为孩子的牢骚话,就是他对他所在的世界与生活最最真切的感知。

写作的源泉在哪里,就是内心对世界对生活最最真切的感知啊。这份真切的感知,就是写作的生命。如果我们能把孩子内心对世界最真切的感知调动出来,每个孩子都是伟大的诗人,都是伟大的作家。

欢迎入群交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