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瑫」"与旸瑫同读一本书"之《光明于低头的
"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第2本书《光明于低头的一瞬》
阅读时间:2019年2月8日
阅读页数:10-13页《我对黑暗的柔情》
旸瑫的读书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我对黑暗的柔情》是迟子建的一篇小散文,说它小,是因为篇幅很短,但又是一篇大散文,说它大,是因为它以小见大,从被蜜蜂蜇的微小的经历,体会到了黑暗,而这种体味又显得别具一格,她用“柔情”两个字来重新认知和感悟“黑暗”,显得大气而深刻,深沉,这也是我初读此文时,所根本无法想到了。
当时读到这个题目《我对黑暗的柔情》,不禁眼前一亮,在我印象中写黑暗的散文也有一些,但用“柔情”二字来表达对黑暗的情感的,确实非常之少,这也正是一个真正的优秀的作家的文字能感染人,感动人的关键之所在,那就是要写他人未写,感他人未感,发他人未发之思。
经常会有人问我,文章写不下去,没有素材,没有思路,怎么办?
这是很多人存在的普遍问题,其实,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了,用情了。
一是用心。我们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听到的,看到的,千千万万。比如这篇散文的素材,其实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作者在关窗户里,不小心被一只金色的蜜蜂给蜇了。之后,蜜蜂飞走了,而疼痛伴随她整夜。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类似的事情我们是否遇到过?我们身上是否曾经发生过呢?我们被蜜蜂蜇过的疼痛是否能让我们有所触动呢?还是只是疼一阵,就算完了呢?
再引申点儿讲,如果你没被蜜蜂蜇过,那你被蚂蚁咬过吗?被蛇或者蚊子或蜘蛛咬过吗?或者被狗咬过?……我们的这些经历引起我们的思考了吗?
作家迟子建遇到同样的一件小事,她能将其捡起来,进行擦拭和挖掘,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散文。我们普通的写作者为什么不能呢?
有些人也许会说:“因为他是知名的作家,优秀的作家,所以她有这种功夫和本事!”
可我想要说:“是因为她有这种功夫和本事,才能成为知名的作家,优秀的作家。而她这种功夫和本事想必也非天生,而是后天不断修炼,锤炼而成的吧!”
所以,我们每一位普遍的写作者,或者想在写作上有所突破的写作者,都应该拥抱一颗善于发现之心,对人生经历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不要放过”,通俗点儿讲,就是要做一个有心之人。
二是用情。读这篇文章,非常明显,无论是对蜜蜂,对自己被蜇这件事,还是对黑暗,她都是用了“情”。
“蜇过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这是她对蜜蜂的同情,怜悯之心,而非常人为蜜蜂所蜇后的痛恨,谩骂,这种人性柔弱的温度,通过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对黑暗,她在被蜜蜂蜇过的夜晚却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她看来,都市里已经没有了黑暗,而在乡下,她也是因为要欣赏月色才站到了夜晚的窗前。
她自问“有谁会欣赏黑暗呢?”她用“欣赏”两字,明显是带有对“黑暗”的深情和赞许,这就是一种“情感。她说在这样的伤痛的夜晚,身上有了暖意,如冰雪天里的火,更是把“黑暗”推向了新的情感的高度。
文章的末尾,迟子建把主题进一步升华,充分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的理解,深刻而具体,深厚而动情。在此,我不想去过多介绍她对黑暗的理解和认知,因为这本身是作者个人的观点,况且书中已有非常精彩的论述了,再说,就成了赘述了。
我时常在想,迟子建的很多散文中都有这种温情存在,也许正是这种温情才让她的散文比一般的文字要多了一些温度,多了一些温暖吧。
其实,我个人也一直以来坚持着这样一个类似的观点:
“任何一位写作者如果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品质,是不可能写出走进读者内心,触动读者心灵的文字的。”(旸瑫语)
很多朋友请我点评文章,我经常会说“文章没有主题,没有思想”或者“文章没有意义”“小我,自我太多”“日记体太多,口水网文成份过重”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现象,问题是指向一处的,那就是写作者缺乏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品质。
所以,我在旸瑫私塾第一期读书写作课里就推荐大家阅读迟子建的散文集《云烟过客》,希望培养这样一种情怀和品质。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用图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专属链接购买,将比官方直接购买获赠更多福利:月会员3个简书贝、季会员9个简书贝、年会员35个简书贝、尊享会员500个简书贝。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加微信6942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