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最后一家书店》:人生至暗时刻的一束光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梁晓声说:“这个时代喧嚣到我们无处可逃,我要逃到书里去。”
每每看到这些大作家们的至理名言,都不禁让人再次感慨书籍的力量。不论我们身处何处,只要手捧一本书,总能给自己保留一方净土,为自己的心灵搭建一片避难所。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阅读与避难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伦敦,一家小小的书店,成了战火纷飞时人们的避难所,故事的主人公举办的读书会给身处至暗时刻的人们带来莫大的慰藉,让他们在绝望中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本书作者玛德琳·马丁,是历史小说畅销作家。她的大半童年生活都是在德国军营度过的,因此对战争也有着独特的思考角度。
玛德琳一直渴望写一部关于“二战”的小说,于是《伦敦最后一家书店》诞生了。此书一经出版都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位列亚马逊图书全分类总榜第一名,书中的故事让数百万读者为之落泪。
1、与书结缘,阅读点亮生活
小说的主人公格蕾丝,是一个从小在乡下长大的女孩,母亲因病离世后,舅舅一家不但霸占她家的房子,还将她当奴隶使唤。不堪忍受欺侮生活的格蕾丝与好友薇芙一起,投奔母亲生前的好友韦瑟福德夫人,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伦敦。
因为没有推荐信,格蕾丝没能像薇芙一样到大商场当售货员,而是到了一家小小的书店里打工。面对性格古怪的店老板和满屋都是灰尘、杂乱无章书店,格蕾丝不但没有退却,还凭借自己多年打理商店的经验和勤劳能干,将小小的书店打理得井井有条,焕然一新。
在书店工作期间,格蕾丝邂逅了一位喜欢阅读的帅哥乔治,在乔治的推荐下,从小没有阅读习惯的格蕾丝,从《基督山伯爵》这本书开启了她的阅读之旅。从此之后,阅读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点亮了她心中的那一束光。
2、阅读带来的力量
自从阅读之门开启之后,格蕾丝总是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看书,她如饥似渴地读了一本又一本,常常是忘我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格蕾丝对读书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正如她自己所说:“阅读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读的书越来越多,对各种人物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慢慢地,自己似乎也变得更加包容、更加坚韧。”
对阅读理解的加深,使格蕾丝在向顾客推荐书籍时也更加得心应手,书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然而就在这时,人们一直担心的战争还是在打响了。
整个伦敦城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连日的空袭让无数人失去亲人和家园。好友薇芙和恋人乔治都远赴战场,格蕾丝也在工作之余当上了一名空袭防御督察员。
在执勤期间,格蕾丝从最初的充满恐惧到后来从容地应对一切,都是书籍给了她勇气和力量,让她从一个青涩的乡下女孩蜕变成一个勇敢战士。
在隆隆的轰炸声中,她镇定地引导惶恐的人们到防空洞,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为受伤的人包扎伤口、寻求医疗救助,她总是竭尽全力地做着这一切,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更多受难的人。
3、阅读成了战火纷飞年代的避难所
格蕾丝去地铁站避难的时候,总是喜欢带上一本书,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避难的地铁站当起了一名朗读者。
她的朗读声陪伴避难中的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恐惧和不安的夜晚,书中的故事使身处绝望中的人们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在硝烟弥漫中,阅读已成了大家心灵的避难所。
在听众们的强烈建议之下,格蕾丝的朗读延伸到了她工作的樱草山书店。在没有空袭的日子,她每天下午都在书店里举行读书会,以自己的声音,借助书中充满力量的故事,安抚着人们不安和焦虑的内心。
随着空袭的加剧,伦敦的大多数书店都被炸毁,樱草山书店的屋顶也被炸出一个大洞。庆幸的是,在书友们齐心协力的帮助下,书店得以修复,并在疯狂的轰炸中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成了“伦敦最后一家书店”。
4、写在最后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是一本温暖而治愈的书,作者通过一家小小的书店,让读者们感受到了书籍的力量,明白了阅读的意义。
读完此书,我心潮澎湃。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这几年的疫情,无疑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许多人的事业受挫,生活被蒙上了一层阴霾。这让我明白不管在任何年代,人生都可能遭遇这样那样的苦难。
希望这本书中的故事,能给正遭遇不顺中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力量,让大家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战胜生活中的所有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