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典文化值得好好读
时间总是匆匆,晚上听完魏俊梅老师的有关《道德经》分享,看完管建刚老师的讲座,把《九歌.东皇太一》的吟诵作业交上,就要去《声律启蒙》群里打卡,突然想起,中午已经打过了,《声律启蒙》已经读完了。
从十二月初至今日,三十天时间,一天一韵,到今天正好读完《声侓启蒙》整本书。按说,每天所读的应该背过,但是我没做到。别看每一韵部的三段文字不长,可是要是准确无误地一气读成,我还是觉得费劲不少。每句话看着挺顺溜,可是读起来却经常眼口不相随,读起来自己不是被这里“绊倒”就是被那里绊个“趔趄”,不少时候三小段文字要读半个多小时才能打上卡交上一份自己满意的读书作业。从这里我体会到了朗读的重要性。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让学生读课文时,看到学生光看课文不张嘴读,我就反复提醒他们,一定要读,读出声音来,让自己的耳朵听见自己的声音。有时你看着认识的字,嘴读出来未必是你要读的音,所以初读课文不要光看,要出声读,读多了才能眼口相随,读多了读对了读准了才能慢慢找到语感。好课文更是如此。
读《声律启蒙》,我不仅喜欢反复读韵文,更喜欢书中对其中一些词语及短语的解释,因为那些词或短语往往出自一些典故,很多典故是我以前闻所未闻的,也有的是听过名字但不知其详的。这些典故不是出自我国的各种古书,就是出自历代文人的诗词文赋,有些典故也往往会演化出一些成语。因为上个月刚刚读完《世说新语》,所以当这些解释说到《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时,就倍感亲切,当然有些故事读过去就忘记了,在这本书上一说,就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看这些解释,觉得增长了不少新知识,古人的很多好言行也影响着自己的言行。
读《声律启蒙》,也知道了不少字古今音的变化、义的变化,知道了不管上平声还是下平声,韵母相同的字未必属于同一个韵部,因为一些字现在看似是相同的韵母,但有的是开口韵,有的则是闭口韵,在中古音系统里,它们的韵尾是不同的。闭口韵的韵母是收[m]尾,而开口韵收[n]尾。还知道了有些字虽然韵母不一样,却属于同一个韵部。这算是多多少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古诗的韵脚韵母不一样。
读《声律启蒙》,多少懂得了一点对对子的知识,比如节奏点上的字,字音是必须平仄相反的,但字意或者词意却未必相反,字意词意除了相反还可以相关,即要求类型大抵一致。如天象对天象,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等。
我不会作诗,更不会填词,所以虽然读完了《声律启蒙》,但并没仔细研究,对诗词的许多押韵知识还是有很多不明白之处。也许没有诗词的创作实践,也研究不明白。读它,只是把它当作一本古代经典文化的书来读。
看似是小孩子读的书,读过了才知道它里面的知识有多丰富。祖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博大精深,小孩子读它也不过是从小把祖国的文化植根在记忆的细胞中,然后在成长中不断地随之发酵,在以后的经历中逐渐找到引发他的那颗种子。不仅《声律启蒙》如此,其他很多经典传统文化都是。
我们五年级的课文中,冰心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国古代文化就是好书,值得多读并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