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好走,就换条去走
文:鲁班石
1
昨天初二,陪母亲回娘家,和表弟聊天时,他说他要放弃写作了,原因是写作太辛苦,努力到现在都没有看到希望。
我问他,写了多久,写了多少,又读了多少?
他摸着脑门嘿嘿地笑着说,写了两个月,写了不到十篇文章,读了两本杂志和不到一半的电子书。
我也笑了,说他,这都没有开始,根本谈不上放弃。
舅妈听到我的意见后反驳说,他这比以前努力多了,以前下班后不是朋友同事聚会,海吃海喝随,或者就是钻进网吧打游戏到很晚才回家,偶一次尔陪我参加个户外活动后,还半路失踪……
我知道舅妈要表弟变化的想法,可我却还是说,如果表弟感觉不适合写作,那就找个别的爱好去做,趁年轻多一些尝试。
每个人的人生不是看到别人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就,然后去效仿也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的。如果这样也可以的话,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托尔斯泰,莫言……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应该有自己认为的成功人生。
2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土豪朋友,每次回老家,不管时间多紧,我都得约他见面,吃吃饭聊聊天,他也是,只要在当地,不管当时在忙什么,二话不说就会赶过来见我。
之所以我和这位土豪朋友保持这种召之即来的亲密关系,是因为十五年前我们就是中学同学。
十五年前,同学填报入学志愿,去了父母希望他上的西北大学读汉语言专业。同学本喜欢搞设计,却读了自己不感兴趣的语言专业,他一边应付着学业,一边不停地学着设计,还不断地参加设计活动,可以说当时非常辛苦。
好在他那个时候年轻,身子骨好,能熬。每天睡五六个小时的觉,就能捱过一天。四年下来,同学顺利完成汉语言学业,回老家进入一所中学任教,开始过平常日子。可这样被父母和身边人看好的稳定生活没过多久,同学就辞职了,理由就是他不想就此把人生定格在三尺讲台,虽然老师这个职业很神圣,可对于他来说,不喜欢就是一种煎熬。
离职后,他一头扎进家装设计领域,从此如鱼得水,畅游天下。没多久,他就得了大奖,又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做起了智能家装产业。没几年,他在行业里小有名气,业务越做越大,几乎垄断了当地的智能家装业。
一次聊天时他说,当时他顶着山大的压力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每天一睁眼,四周都是不理解和看不懂,晚上睡觉了,做梦都是被拉回了课堂。幸好,他趁年轻下决心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如果放在现在这个年龄和经历,哪还有这个勇气。
3
哈佛商学院毕业前有一堂很重要的课叫《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说是一堂课,其实是拆解了这本叫《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的书。
《金融时报》评论说:“《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不只是一本励志书。作者不是像灌输知识那样,告诉读者要如何改善自己的人生,而是提供宝贵的思考方法,让你自行设定有意义的人生旅程。”
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想拥有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人生旅程,可事实上,许多人的人生并没有活出自己想要的意义。
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得听父母的,做个听话懂事的乖孩子;长大些了,我们除了得听父母的,还得听老师的,做个有礼貌,有上进心,学习成绩好的优秀孩子;再长大成人了,走向社会了,除了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教导之外,老板上司要求我们要做守规矩,懂奉献,业绩突出,知恩图报的好员工……
我们就是这样,一直违背着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似乎又没有办法改变或者放弃的生活。
一个人如果一直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使拥有别人眼里的财富或者成功,那他的内心应该也是不幸福的。
追求幸福要趁年轻,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需要,这样的人生哪怕每天早上一醒来就很辛苦,但一想到又能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就会感到幸福,这就是一种自我的成功人生。
初稿:2019-2-7海南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