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片《读书的力量》 (二)
在17世纪以来,欧洲的科学界普遍认为,是人种的不同导致文化的差异。这种观点来此瑞典的卡尔 冯 林奈的《自然系统》根据人的皮肤顔色、头发形状、性格优缺点,甚至社会生活习惯,将人类欧洲白种、非洲黑种、亚洲黄种、大洋洲棕种四大人种。
2001年由中、美、英、法、德、日6个国家共同参与的国际基因组,这个被誉为“登月计划”的生命科学项目,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在人类八万个基因中,决定肤色和外表的基因是极少量的,而地球上基本是99.99%的基因密码是相同的。种族只是个“文化概念”,并不是“生物学概念”。
精神底色 (一)
在公元前479年,世界的东方一个颗光耀后世的文明之星陨落,他就是我们的儒家学说的创造者,被中国尊为“文圣”的孔子,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华人修建成千上万座孔庙,来祭奠他。全球伦理两个最基本的伦理规则:
第一“仁道”就是孔子的“仁”
第二在人文规则历史中,孔子所设立的第一个黄金法则“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是由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他的言行。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比较忠实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反映了孔的思想,是集孔子思想之大成的著作,最主要的思想是把儒家学说最根本东西比较集中而生动体现出来了。政治:施行仁政、德治,修身:提倡传统的伦理道德。在这当中他重视国家、家族、集体。
《论语》最核心的是看到了人性是社会的基础,文化就是根据人性来展开它的丰富多彩的。它又是世世代代的读书做官的人及至下层老百姓,一个基本做事做人的一个道理。
在汉武帝时,大儒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 表章六经”把包括孔子思想在内的儒家学说,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国的统治者多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书籍,甚至一再被隆重镌刻到厚重庄严的石碑上。而贯穿《论语》的“仁、义、礼、智、信”,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所信奉的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
孟子孔子离世百年之际,一个深受孔子思想影响的思想家脱颖而出。当时同为鲁国人的孟轲,孟子也曾还领弟子周游列国,并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他和孔子一样政治主张不被重用,回乡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著名论断,更是超越千年历史,成为中国人走向现代政治文明的伟大思想源头。
南宋的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自宋、元、明、清以来成为中国人家传户诵、世代继承的基本典籍。
(二)
理想国几乎与中国的同时,希腊城邦的公民,为了追求荣誉和责任,苏格拉底曾三次参军,期间中表现勇敢,30多岁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不设教馆社会道德教师。“美德即知识,邪恶即无知”这一思想深深影响古希腊文化及后世的西方文明。他是最早讨论人生问题的哲学家,不断追问是他与人谈话的方式,不断的启发对方,从而将问题引向本质。因为他的母亲是助产婆,所以把他的这种讨论方法称为“精神助产术”。他的无穷追问和爱智倾向,对后世西方人的教育方式和科学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总是很低调,总是提问,作为无知孩子一样。他的名言“我自知其无知”,就说我是没有智慧的,所以我要不停的问。他的思想对西方有着奠基性的价值,认识人类自我,追求永恒真理性的理性精神成为西方文明成长历程中一贯的品格特色。
公元前399年,希腊当局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他的朋友和学生曾设法营救。明知这是一场不公平的判决,他选择接受,拒绝逃亡。他认为如果逃离了雅典就等于践踏了雅典的政府和法律。法律是一个城邦的基石,守法就是正义。他用自己的生命参与奠定了西方法治文明的源头。
他的言行靠他的学生柏拉图所著《对话录》等著作,才得以流传后世,影响世界
在苏格拉底的众多追随着中,身体强壮的柏拉图,他出生在雅典贵族家族,本想继承家族传统,继续从政。因为一次与苏格拉底的谈话,改变了初衷,做了学者。
他的研究不止哲学,而是从国家政体到艺术诗歌,都涉及并取得很大的成就。现代哲学爱卡尔波普评价他的作品“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论好坏都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反柏拉图的,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柏拉图的思想是西方思想的基本建构,基本模式在他这里确立了。
继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接过希腊的文明火种。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物理学、形式逻辑等方面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他的名言”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为西方思辨和创新提供了根本的原则和无穷的动力。他的《工具论》是整个人类史上最早的一部逻辑学的著作。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脉相承的师徒三人被誉为“希腊三贤”,他们在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非凡贡献沉淀在《对话录》、《理想国》、《工具论》等伟大书籍中,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到爱因斯坦家做客,看到他的书架上书并不是很多,却有老子的德译本《道德经》。《道德经》在西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康德、尼采、罗素、爱因斯坦、海德格尔都是这本书的爱好者。外文译本有1000多种,具联合国科教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属《道德经》了。
尼采形容老子的思想就像一眼甘泉,你随便什么时候入下桶,就可以唾手可得了。
传说在516年,曾做过周朝图书馆管理员的老子辞官归隐,经过函谷时,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心知眼前老者绝不简单,便对老子说:“今汝将隐居而不仁,令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为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就这样洋洋洒洒留下5000字的《道德经》,从此骑牛远去,不知所向。
《道德经》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几个重大关系的准则和理论体系,是治国安邦的大智慧。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被誉为“万经之王”。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我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归功于阅读《道德经》。”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则评价说:“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哲学都是最早的哲学。”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8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经》的原话“治大国若烹小鲜”,引得美国八家出版机构争相出版。
《道德经》催生了本土的宗教——道教,贯穿全篇的因循自然,以柔克刚的思想,深远的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源头为儒家思想的《论语》和道家思想的《道德经》,二者刚柔并济,共同描绘着世世代代中国读书人的精神世界,于进退之间步履从容,成败之下面色坦然。
孔子的基座上写的是“仁”,他讲究人要善,就是修炼自已然后达到“内圣外王”,它是人心的动力系统。
老子旗帜上写一个“道”,它是真,人要活得真实,它是人精神的消解系统和救赎系统。
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抽出了“轴心时代”的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在北纬30度上下,各个文明都出现 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古希腊---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古印度---释迦牟尼
中国---孔子 老子等先秦诸子
轴心时代的标志,除了文化宗师的出现和终极关怀的觉醒之外,一个突出现象是那些规定了几大文明走向伟大书籍横空出世。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用理性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他们的观察思考,待以书写为典籍的形式加以定型,这些极其重要的文明成果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并奠定了中国、西方、印度、伊斯兰等文化形态,描绘了各种文明的精神底色。
此文章信息全来自纪录片《读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