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前,看到那个活生生的人
评价前,看到那个活生生的人
参加叙事疗法工作坊。老师带领做外化立场地图练习,我的议题是焦虑。搭档问我,你的期待是什么?“所有人都说我好。”我说。
顿悟,我之所以焦虑,是怕自己做得不好,达不到众人眼中“好”的标准,别人会失望,会认为我不够好。
叙事心理治疗始终认为人不是问题,问题本身即压制个体的“真理论述”才是问题。但是由于个体长时间的受社会文化主流叙事的影响和支配,已经把问题内化到自己心中,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治疗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问题外化技术使来访者把自己与问题分离开。
多年下来,我已经把他人评价内化到自己心中,成了身体一部分,“外在评价”把“自我”紧紧地包裹在里面。我所要做的是把外在评价和自我分开。
冷冷地看着外在评价,曾经让我活下去与开心鼓舞的来源,不知何时成了枷锁,牢牢地捆绑住我。让我时刻看他人脸色行事,以他人评价作为行为标准。我没有自己的标准,他人满意便是我的标准!我的工作目标是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至少说不出“不”字。
我恨你,外在评价,我恨不得把你扔得远远地,我不想再看到你!我的喜怒哀乐均来自于你!你不是我,为什么要左右我的人生?你不是我的主人,我为什么要听从于你?外在评价,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就像一顶华丽的帽子,我要摘下这顶华丽的帽子!你很华丽,也很诱人,我却要和你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还会影响我,但那是我允许让你影响我!我也可以不允许你影响我。
外在评价不是我,焦虑不是我,勤劳不是我,懒惰不是我,成绩不是我,听话、懂事不是我,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是可爱的,我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我的价值不因焦虑、勤奋、懒惰、成绩高低、听话懂事等外在评价而受到影响!
你可以说我勤劳,你也可以说我懒惰,你可以说我是好孩子,你也可以说我是坏孩子,你可以说我听话懂事,也可以说我任性调皮,那是你用你的标准来评价我,你只是看到我做的某件事,便评判我是个勤劳的人、懒惰的人!而我,是一粒钻石,我有千体万面!每个面都光彩夺目!你却只看到光彩背后的阴影!
当你看到我不按你的要求做事时,请不要评价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你可以说“当我给你提建议的时候,我希望你可以听。当你提出自己的想法,你可以有其他选择。”当我周末早上不起床时,请不在评价我是个“懒惰的孩子。”你可以对我说“我看到你起床到上午10点,我不知道你昨晚几点休息,但我希望你劳逸结合,按时作息,注意身体。”
不要用评判来绑架你的孩子,不要用评判控制孩子的行为以符合你的标准。
评价前,看到那个活生生的人!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