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文史赏析简友广场

戏说历史/辫帅张勋传奇(一)

2025-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舒雪洁

民国初期有两个著名的辫子。一个是辫帅张勋,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晚清怪杰辜鸿铭。两人一武一文,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却让他俩成为思想上的“闺蜜”。

某年“辫帅”张勋过生日,

辜鸿铭给他送去一副对联:

上联:荷尽已无擎雨盖;

下联:残菊犹有傲霜枝。

“擎雨盖”就是清朝的大帽子;“傲霜枝”暗指他们的辫子。

惺惺相惜的张勋看后激动地热泪盈眶。

在历史教科书中,

“袁世凯称帝”与“张勋复辟”是民国之初的两个重大反面教材。张勋留给世人的印象,也是一个倒行逆施的跳梁小丑,尤其是1917年张勋发动的一场为期12天,逆历史潮流的清室复辟闹剧。

然而,当我们拂去历史那一层厚重的尘埃,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张勋时,你会发现,意识形态的正确与否和现实的人性善恶,往往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截面。

张勋顽固复辟的认知是其幼年家庭、社会教育、成长经历的产物,这对于当时处于民族危亡之际,希冀民主共和思想振兴的旧中国来说,张勋无疑是共和之敌,也是全民公敌。

但对于张勋这种满脑子复辟的反动军阀,一生志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孙中山却是这样的评价。

他在致广西督军陆荣廷的一份电报中称:

“张勋强求复逆,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

中山先生客观评价其“恋主之情自可悯”,

实事求是地认为虽然他们立场相悖,但对于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扶持旧主重新登基的复辟者,多少也要敬他的忠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