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沉默

2017-10-24  本文已影响80人  月照长空

近读尼采自传《瞧,这个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浮想联翩:“我还觉得,最粗俗的言语,最粗俗的信件,都要比沉默更加无危险,更加正直。沉默不语的人内心里几乎总是缺少高尚和礼貌;沉默就表示有异议,强吞下自己的异议必然会产生坏的性格,——这会毁坏自己的胃。所有保持沉默的人,都是消化不良的人。”

从尼采的这段话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是极力反对沉默的。他几乎把沉默说得一无是处:那种猥琐,那种忍气吞声,那种宁可把自己憋出病也决不据理力争的隐忍和窝囊。而由此看,沉默也并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专利。

我们是非常推崇沉默的。

沉默,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有话不说。

汉刘向在《说苑·敬慎》里说:“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今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这是“万世师表”的圣人之言啊!

为什么要“沉默”?因为“多言多败”。为什么“多言多败”?因为有人不愿意你说。

韩愈作有《五箴》,其在《言箴》里说:“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汝不惩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

在这里,沉默已不是什么教养或者修养,也不是什么“无言的对抗”,而是一种生存选择:适者生存。遇到指鹿为马的赵高,说,甚至意味着死!

鲁迅是鼓励人们说话的:“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是就有更多学生死在了反动派的枪口之下。

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是鼓励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于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后,许多“异己分子”被林彪、四人帮一网打尽。

于是,人们在血和泪的教训中都学乖巧了:“说话是银,沉默是金。” “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就是要让人多看、多听,少说。”还有人引用海明威的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却忘记海明威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段话:“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海明威讲的是友情、爱情,他们却为了教育自己,不惜把名人的话掐头去尾,断章取义!毕竟,“吃一堑,长一智”,“殷鉴不远”。

在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德国新教教士马丁·尼莫拉的一首短诗——《最初他们逮捕共产党员》。后来有人把这首诗译为:“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谁最希望人们沉默?是反动统治者。他们最希望的就是杀别人时你不要说话,杀你时别人不要说话,同时你只需要引颈就戮,而不要说一句话。

所谓的明哲保身,看似智慧,其实骨子里是胆怯和懦弱。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一篇文章里说:“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你怎么能够不生气呢?你怎么还有良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以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为你不生气、你忍耐、你退让,所以摊贩把你的家搞得像个破落的大杂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一切乌烟瘴气,所以淡水河是条烂肠子;就因为你不讲话、不骂人、不发表意见,所以你疼爱的娃娃每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学毒素,你还在梦想他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你忘了,几年前在南部有许多孕妇,怀胎九月中,她们也闭着眼梦想孩子长大的那一天,却没想吃了滴滴纯净的沙拉油,孩子生下来是黑的、瞎的!”

在日常交往中,或者在一些无足轻重的问题上,为了不伤和气,皆大欢喜,选择沉默不失为一种气度,一种明智。但为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甚至在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面前,我们依旧保持沉默?我们时常会做高空坠落的梦,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睡在树上。而沉默也已化为基因,成为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一部分,已经无从改变。就像训练动物,在一张铁丝网上通上电,动物们在反复被电击以后,即使铁丝网不再通电,它们也不再靠近。

小时候跟父亲一起上山拾柴,父亲说了一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爱叫唤的老鸹没有肉。”意指只会夸夸其谈而不能脚踏实地的人,最终只能一事无成,教育我们要“多做事、少说话”。

这是我对沉默最早的理解,未成想,却是错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