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
原文: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网译: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司马氏写《史记》也是孔子以后三百年以后的事了,其所仰仗的史料书籍能烧的已经被秦朝烧了,故对其所写的几百年之前的时间概念做个参考也就是了。
不要说几百年之后的司马氏,即便孔子以后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依靠回忆去编写《论语》,其时间先后也未必对得上。
子使漆雕开仕。
《孔子家语·弟子解》中孔子说:“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
漆雕开说,“吾斯之未能信”。
然后才有“子说”。
孔子继续问原因,了解之后总结为漆雕开“习《尚书》,不乐仕”。
孔子在什么时候安排让漆雕开去做官的?
关于漆雕开的年龄有两个,一说小孔子十一岁,一说小孔子四十一岁。
如果是差十一岁,那么漆雕开应该与冉耕、颜由(颜回之父)、曾点(曾参之父)算是孔子学生中同一个年龄段的。
孔子(53-54岁)在鲁国做大司寇时,让冉耕做了中都宰。
“子使漆雕开仕”,不是孔子推荐,而是直接安排、委派,并且做什么职务都已经明确了。
如果是在孔子做大司寇这个时间点,漆雕开也已经40出头了,并且孔子说“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此时孔子也有这个安排的权力与机会。
而同时期的冉雍、冉由、宓子贱、孔忠等都是二十几岁就去出仕了。
这个时间点是对得上的,并且再不仕,年龄就过了。
如果漆雕开小孔子四十一岁,显然不是孔子在做大司寇让漆雕开为仕,那时漆雕开刚十岁出头。
自孔子做大司寇以后直到离开人世,再也没有直接安排弟子为仕职务的机会了,流亡途中不可能,回到鲁国也不可能,孔子能做的只能是推荐了。
且以差十一岁为真。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使漆雕开仕,仕什么?没说。
漆雕开是个残疾人。
为什么残疾,没有确切记载,即便像公冶长那样的传说也没有,但有两说:或者是因为无辜受刑,或者是与人互殴。
因为残疾,漆雕开还受到了墨子的嘲讽,孔子出面说漆雕开只是身残但思想不残,德行不残。
但不管怎样,因为残疾,孔子即便安排职务也应该不是抛头露面的职务。
漆雕开的个性有“不色挠、不目逃”侠士之风,孔子安排的这个职务漆雕开内心不想干,“吾斯之未能信”只是托辞而已。
侠士何以“未能信”?!
孔子后来编写春秋的原始资料是鲁国图书馆馆长仰慕其名给的,如果孔子能给漆雕开这个职务,或许漆雕开就赴任了。
即便是漆雕开说“习《尚书》,不乐仕”为真,做鲁国图书馆馆长也是不影响的,而且漆雕开到了四十几岁的年龄也需要养家,没有干禄但是需要禄的!
一说漆雕开乐于研修《尚书》,志在不小,但也需要物资基础的。
子说。
孔子听到漆雕开的应答很高兴,一为漆之德性,一为漆喜《尚书》。
此后,没有记载,应该漆雕开回老家了。
漆雕开老家为蔡国鸿隙湖村。
孔门除了漆雕开,还有漆雕从、漆雕侈、漆雕凭若干人,开始传授儒学,以至于孔子以后成为“漆雕儒学”派。
孔子在流亡期间,具体在前489年夏的某天,师徒众人途径鸿隙湖村,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孔子一行没法再往前走,只好住进漆雕开家。
漆雕开家并不富裕,赶上连续数日的雨天,又加上这么多人的吃喝,家里存的粮食很快就被吃光了。
漆雕开冒着大雨,独自一人到鸿隙湖里采藕,不幸落水遇难。
找了三天,只有一只靴子,埋,为坟冢(漆雕开墓位于上蔡县华陂镇集北)。
是年漆雕开52岁。
只是走在孔子前面的几个弟子,如冉耕、颜回、子路,甚至传说被杀的宰我,孔子都有说到,但没有漆雕开。
漆雕开死后,鸿隙湖的莲花就变成了红色,至今。
漆雕开死后第二年,颜回因为下到冬天的河水中打捞竹简,也就是书,一病不起,在加平时跟着孔子吃饱饭的时候也不多,死了。
颜由(颜回之父)因为买不起外椁,就找到孔子,与孔子商量,孔子是不是可以把马车卖了,自己好给颜回买外椁。
孔子说,不能,我是大夫,出入没车是不行的,而且我的儿子孔鲤下葬时也没有外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