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野史历史的天空

唐朝诗人韦庄:名门望族,官拜宰相,竟吝啬到数米煮饭

2019-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杯喝历史

白居易以“白居长安易”而出名,说的就是以白居易作诗的能力,在长安这个物价高的一线城市混吃混合半点问题都没有。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也是一位诗人,其作诗精妙与温庭筠齐名,然而却数米煮饭,连自己儿子去世都要扒掉衣服才让其下葬,为了节约资源令人傻眼的唐朝诗人韦庄。

出身于落魄名门,尝遍人间辛酸

韦氏一族自隋唐开始就成了名门望族,族中先后拜相的人有二十多人,身为文昌右相韦待价的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的四世孙,韦庄完全可以拍着胸膛宣布自己是一个官二代。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等韦庄出生的时候唐朝已经步入了衰落期,社会动荡,韦庄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反而是受尽人间沧桑。

幼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在艰苦的环境下,韦庄自己一个人从童年走到了成年,书里面记载道他自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因作诗精妙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自少孤贫力学”只有六个字,但这六个字却是最复杂的语言,父母早亡,从童年到成年,没有人知道韦庄是怎么过来的,中间辛酸,只有他自己体会。

暮年及第,官拜宰相

乾符五年,因长安考试落榜,更名为韦庄。广明元年,韦庄在长安应举不第,又遇上黄巢军攻入长安,于是陷入战乱,知道中和二年才离开长安赶往洛阳遂。不断躲避战乱,不断学习知识,终于在乾宁元年,六十岁的韦庄才中得进士,被朝廷任命为“草诏”的校书郎,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乾宁三年春,韦庄被唐昭宗派来下邽调理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之间的恩怨,虽然调解失败,却获得了王建的赏识。

光化三年十一月,宦官发动政变囚禁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后,韦庄终于对这个已经腐朽的帝国绝望了。

《赠云阳裴明府》:“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

《唐诗纪事》载:朝廷“寻召为起居舍人,(王)建表留之。”

韦庄离唐入蜀,投靠了王建,当即被任命为掌书记,因体恤民情,关爱百姓,获得了大家的称赞。天祐三年,韦庄被任以西蜀安抚使,识破了朱全忠欲吞并蜀的轨迹,避免了来自外部藩镇的战争。天佑四年,唐王朝灭亡,朱全忠建国号梁,以开封为国都,韦庄当即与将领共同劝谏王建,拥立其即皇帝位。韦庄因设开国制度有功,次年就被任命为宰相,一直到武成八月,韦庄在成都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文靖”。

数米下锅,生活节俭

韦庄的诗与事迹都被记了下来,他的吝啬也被写得透彻。

《太平广记》卷一百六十五《吝鄙类》:“韦庄颇读书,数米而炊,称薪而爨。炙少一脔而觉之。”

《唐才子传》:“(庄)性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达人鄙之。”

兴许是早年经历的苦难,韦庄的节俭生活并没有因为成为宰相而改变,每次做饭都要有固定的分量,柴火每次用都要先称,每一次炒肉都会记牢肉的多少。最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为了节约资源,韦庄连自己死了的儿子身上的衣服都要扒掉。

《朝野佥载》:“一子八岁而卒,妻敛以时服。庄剥取,以故席裹尸。殡讫,擎其席而归。其忆念也,呜咽不自胜,唯悭吝耳。”

 

身居高位却节俭至此,在当时招到到了很多人的耻笑,然则小编认为,韦庄此人有才华,有能力,有志气,能吃苦。无论从哪都挑不出毛病,位居高位还保持本心,但总那些暴发户的丑恶嘴脸要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