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智慧集

王阳明《传习录》下236——圣人之学是活泼的

2017-11-16  本文已影响248人  无住居士

236

原文直解

王汝中、省曾侍坐。
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
省曾起对曰:“不敢。”
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妆做道学的模样。”
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
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瓢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直解】王汝中(王畿,别号龙溪)和黄省曾陪着先生。
先生把扇子递给他们说:“你们用扇子。”
黄省曾起立回答:“不敢。”
先生说:“圣人之学,不是这样拘束的,不是装作道学的模样。”
王汝中说:“看《论语》中孔子与曾点言志一章可以大略知道圣人之学的模样。”
先生说:“是的。从这章来看,圣人是何等宽宏包容之气象!为师者问各个弟子的志向,三个人都是严肃认真地回答。而曾点,却飘飘然地不在意那三个人,自己去鼓起瑟来,是何等猖狂!等到他说自己的志向,又不是直接回答老师的问题,说要在暮春之初,去放歌,去沐浴,都是些狂言。如果是程颐的话,可能就斥骂起来了。而孔子却仍然称许曾点,这是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束缚他,让他规规矩矩,只是随才成就,对于狂者就在狂处成就他,对于狷者就在狷处成就他。人的才气如何能是一样的呢?”

注释

【仲尼与曾点言志】,出自《论语·先进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名点,字子皙)、冉有(名冉求,字子有)、公西华(名公西赤,字子华)坐在孔子身边,孔子让大家谈谈自己的志向。
子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有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处在大国之间,常受别国侵扰,国内还闹饥荒。如果让我治理的话,三年时间,可以让人民英勇善战,而且止息外患,并且人民还能遵守礼仪。”孔子笑了笑。
冉有说:“有一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大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的话,三年时间,可以让人民吃饱穿暖,但是礼乐教化的事情,就得君子来施行了。”
公西华说:“我不敢说我现在就能做到,但是我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或者是诸侯会盟的活动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
曾皙说:“我希望能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小孩,在沂河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一路上唱着歌回来。”
孔子说:“我也和曾皙一样。”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出去一会,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说的怎样?
孔子说:“各言其志而已。”
曾皙问:“夫子为什么要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国要讲礼让,可是他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
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大的国家就不是国家呢?”
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公西华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司仪?那谁又能做大司仪呢?”

笔记

圣人之学是活泼的,不是把人束缚住,让他循规蹈矩。
圣人教人都是随才成就,依着他的天性发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