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人,一定对剧中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记忆犹深。在老歌唱家杨洪基的深情演绎下,其豪迈、激昂又充满悲怆与无奈的意境,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无法不动容。
很多人由此以为,这首《临江仙》就出自《三国演义》,想当然是罗贯中的作品。其实不然,它真正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
杨慎,出生于名门望族,是不折不扣的官宦之后,其父杨廷和曾任世宗、武宗两朝的宰辅。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自然是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了。
21岁那年,杨慎信心满满的上了考场,原以为蟾宫折桂是板上钉钉的事,主考官也对他的卷子大加赞赏。孰料,意外之事发生了,那烛花竟然落到他的考卷上,将考卷烧坏掉了,因此而名落孙山。
换做一般人,或许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杨慎却特别的淡定,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继续努力,一心只读圣贤书。终于在三年后的会试中如愿以偿,考中了状元,成了翰林修撰。
作为一名高干子弟,又是有名的大才子,我们都认为,杨慎的前途应该是一片光明吧。但实际上,因为耿介的性格,他的从政之路却充满了坎坷,甚至险些丢了性命。
当时是武宗朱厚燳在位。但那武宗却是个行为荒诞不经的帝王,他不理朝政,耽于享乐。见此,杨慎不惜犯颜直谏,多次上疏劝阻,而皇帝根本不予理睬,依旧我行我素。眼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杨慎忧心忡忡,一气之下称病辞官,隐居故里。
朱厚燳去世后,因为没有子嗣,其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杨慎于是又被召回朝堂,继续他的翰林修撰一职。
嘉靖皇帝屁股坐稳以后,便想将自己的生父追封为恭穆皇帝。按照礼法,他是应该称自己的伯父孝宗为“皇考”,而自己的生父则只能做“皇叔父”。
一部分溜须拍马的官员自然是极力迎合皇帝的旨意,而性格耿直的杨慎又一次与皇帝站到了对立面,他一再上书,坚决反对此事。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大礼议”。
因为驳了皇帝的面子,杨慎自然没有好果子吃。他遭到了廷杖,被打得死去活来之后,又被流放云南。
在被发配的路上,经过湖北江陵时,杨慎偶然间见到长江滚滚东流,而一渔夫和樵夫在江边悠然地煮鱼喝酒、谈笑风生的场景时,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一霎间跃上心头。
几千年过去了,长江依旧奔流不息,而昔日的英雄又在何方呢,早已荡然无存,化为了一抔黄土。
于是,他内心感慨万千,遂向衙役要来纸笔,挥笔一蹴而就,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咏史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再灿烂的生命也注定倏忽而逝。就好像眼前这奔腾的浪花一样,或许激烈,却也只能是短暂的一幕,结局早已写好。只有那青山依然伫立,只有那太阳东升西沉,默默地俯瞰着这片大地。
那么又何须在乎荣华富贵呢,即使曾经创下丰功伟业又如何?千百年以后,也只不过是人们口中的谈资而已。不如学学那看惯了秋月春风的渔夫、樵夫们,越简单的才是越幸福的。
人生短暂,没有功夫计较那曾经的成败得失。既然有幸在这世上走一遭,不妨洒脱些,相逢一笑,让所有的言语都付诸于杯中之酒吧。
全词格调慷慨激昂,在叹息中,更让人领悟到生命永恒的价值。
杨慎这一生,为了坚守自己的初心,不惜忍受精神与肉体上的折磨。虽然他已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状元郎,但正是历经磨难的生活,让他看透了很多,也悟透了人生的真谛。认真踏实的过好当下的生活,无愧于心,才是最重要的。
他在滇南过了30多年的流放生活,始终未曾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消沉,更不曾轻易向命运低头,最终客死他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就是他人生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