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熊孩子有个约定
最近我的生活除了上班和写字之外就是和三岁半的熊孩子斗智斗勇,别以为大人就一定能够战胜小孩子,还真是不一定。君不见有多少家庭是四个大人甚至六个大人被熊孩子牵着鼻子走的?
作为“狮子座”的妈,我十分不喜欢什么事被人牵着鼻子走,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准备,要在和熊孩子的较量中掌握主动权。这个主动权是指我能引导事态往哪个趋势发展,而不是我去和他搞专制霸权。
受我这样的资深“手机控”的影响,我家熊孩子迅速成长为新一代“手机控”。我每次拿起手机,他就会问:妈妈你看手机干什么?我的答案千变万化,一会儿说我看看谁给我发的信息,一会儿说我在看书,一会儿说我在查资料……解释完之后他也不再追问太多,就一边儿玩去了。
直到有一天我幡然醒悟,回想起他最近会在画画的时候说:妈妈我不会画蝴蝶,我用手机查一下蝴蝶的样子我就会画了。或者他会在手机信息铃声响的第一时间说:妈妈我去看看是谁给你发的信息。或者在用铅笔在纸上写字的时候说:妈妈我还会用手机写这个字,我写给你看看吧?我后知后觉地发现我真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天大的坑啊,熊孩子不光领会了我的精神还迅速活学活用了。
在我还没想到对策的那几天,他拿着我的手机玩儿的嗨皮无比。反观我,没了手机失魂落魄,手足无措,只好用祈求的眼神可怜巴巴地看着他,希望他能有他是儿子我是妈的自觉,把手机还给我,然而从来没有。
你问我为什么不强抢?那是,我当然抢的过他,但是我不屑那么做,和一个三岁半的孩子抢东西,怎么都觉得把我的智商都拉低了。我喜欢智取,嘿嘿。
后来他仍然要玩儿手机,我就让他玩儿,但是提前和他来个约定。这次看两分钟还是三分钟?看完了我给你讲故事噢。随便他选哪一个,选完了我就负责看表,等着到点儿收手机。收了手机就把手机藏起来吧,真的藏啊,最好藏的我自己都找不着。
你说呢?他的斋戒活动我岂有不遵守之礼,否则我给他戒的可欢实,他抬头看见我老人家拿个手机bulabula,这哪里还是玩不玩手机的事情,这绝对是让他从小进入“抗诱惑训练营”啊!这事儿有点凄惨,还是以后再说。
当然,他是个熊孩子,不可能不耍赖,每次时间到了会说,我再玩五分钟(刚开始我都是只给两分钟和三分钟两个选项,现在小鬼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还存在五分钟八分钟啊,可喜可贺)。这当然,是不可以的。说话要算数啊小伙子!你知不知道有个词叫“一言九鼎”?知不知道还有个词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嗯,顺便先教俩成语。
当然,这样说不管用,哪有熊孩子会愿意听道理?别急,还有后招儿。“噢原来说话可以不算数啊,那我也不算数好了,说好的故事是不是可以不用讲了?那我去看我的书去了哦!”看见我真的要走,这会儿哪里还记得手机,满脑子都是:不行,要讲故事!
约定,其实就是专家们所说的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也是给父母自己立规矩,有一方做不到,规矩就形同虚设。虽然讲故事是之前为了不让玩手机使用的理由,但是既然说了,就必须要讲。
顺便插一句,关于玩手机,策略上要疏堵结合。拿走手机,是为堵,但是治标不治本,因为手机太有意思了,我自己都扛不住诱惑,何况一个孩子。真正的猛招儿是疏,就是想办法和他各种玩儿吧,越疯越好,当他玩儿其他的感觉比手机还有意思的时候,你说他还会惦记手机么?
我们的一切约定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两个人说话是否算数,然而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选择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的机会。先有约定,先有规矩,孩子才能选择是否遵守约定遵守规矩。
我和熊孩子的约定在手机问题上执行的不错,当我以为任何事情都可以如法炮制不在话下的时候,差点在玩具问题上缴械投降。
周末去公园玩儿的时候,走到玩具店门口熊孩子就不走了,看着琳琅满目的玩具移不开目光。我使劲浑身解数也没能让他离开一步,最后只好买了一个玩具。为了防止每次见到玩具店都要来这么一出,我不得不又要和他来个约定:这次买了玩具,下次买玩具要等到你过生日了哦!你如果同意,过生日给你买个大玩具,好不好?他思考了一下说好。
结果第二天去到超市看见玩具就想反悔啊,又是各种不走。我看了看他期待的眼神,心中有点动摇。然后问了一句,你想要哪个?结果他指指这个又指指那个,敢情是哪个都想要啊!他一时的选择失调症倒是让我瞬间清醒过来。妈呀好险,如果他很确定地指着其中的一个,我八成就给他买了。
后来我坚定了不能买的决心之后,蹲下来跟他郑重地回忆了一下我们之前定下的约定,显然他并不想遵守约定。我又故技重施,你要是想买也可以,只能买一件,而且,今天买了,过生日的大玩具就没有了,你自己选吧。他闷着头噘着嘴不吭声,看在他心情不好的份上,来我抱抱吧,当然,同时离开了玩具区。之后的情形超乎我想象,他的沉默和郁闷只持续了差不多两分钟,然后就开始很期待地跟我说“等我过生日了,让爸爸给我买个带遥控的飞机吧”。然后你知道了吧?谁说女人是最善变的?小孩子才是!
所以,对于约定,一定要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否要遵守约定,而不是父母强迫遵守。孩子若不愿意遵守,告诉他后果,让他自己去承担不遵守约定的后果。
我最近也越发清醒地认识到,在执行约定的过程中,并不是父母是监督者,孩子是执行者,其实父母和孩子一样都是执行者,一不小心就会发现,执行不到位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我们总是习惯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将目光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到孩子身上,他的一切不足一切缺点都会让我们心焦,迫不及待地想要帮他矫正过来。其实你如果能将目光分出来一点到自己身上,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
养孩子其实是父母的另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