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教学果然是遗憾的艺术,这是上完课后映入我脑海中的第一句话。从接到比赛通知到现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我把自己的那根弦紧紧绷着,现在比赛结束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虽然还有那么多的遗憾,但是这一路走来收获的那些美好也足以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坚定而无畏!
我要感谢邱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关心,在昨晚还在电脑的那一头为我找资料,评点我的设计,帮我打开思路,嘱咐我注意饮食和服饰。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菲老师,12年前带我入门,十二年后连续两个夜晚陪我熬到凌晨四五点,一字不肯放松,一句不肯随意,帮我买饭,帮我复印教学设计。我要感谢我们的郭老师昨晚文思泉涌的写作给我很多灵感,感谢为我特意建了“凝心聚力,助力晶晶”群,感谢群里的兄弟姐妹们为我找资料,感谢蒋美女昨晚半夜帮我想问题,感谢小龙老师帮我找到两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把每一篇对我重要的文章小心的折页,还在昨晚隔着电脑帮我想导入,想问题。谢谢这一路那么用心帮助过我的人们,他们那么的无私,那么的可爱,让我觉得那么安心,那么温暖。回想这一段时间的日夜兼程,多可喜也多可憾。姑且记下来,铭记在心吧。
九月初的时候我接到教研组长郭鹏老师让我准备好参加今年的自治区现场课大赛的通知时,我的感受是很复杂的。既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锻炼一下自己,又害怕再次经历那种准备比赛的痛苦和煎熬。心内还有点儿小小的侥幸,或许因为疫情的原因,这次比赛取消了也未可知。所以我仍旧按部就班的看书,上课,在高考题库里挥洒汗水,带着学生在一轮复习中跌跌撞撞。九月二十号的时候,我看到了现场课大赛的正式文件,那一刻,我知道我没有继续逃避下去的理由了。我看到郭老师对这件事的郑重,很快的为我成立了“”凝心聚力,助力晶晶“教研团队,帮助我准备比赛,校长很快将工会纪师兄调过来接我一个班级的课,让我安心备战。在不知道范围的情况下准备比赛,准备什么?怎么准备成了一个大问题。我明白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对于课堂的设计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对于文本的解读也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这两项短板是因我平时的懒惰所致,也将成为我即将面对的困境。痛定思痛,只能临时抱佛脚,多读一些好的课例和理论类的书籍来充实自己了。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这个读书计划相当凶残,必须在十天的时间里读完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董一菲老师的《千江有水千江月》,钱梦龙老师的《经典课例品读》王开东老师的《深度语文》和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四十讲》,我如饥似渴,边看边做笔记,既陶醉于各位名师有生命力的高效课堂中,又被他们深厚的底蕴和灵活的教学智慧折服,我看到了一堂有生命力的好课是什么样子,我看到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是什么样子,我越看越觉出自己的浅薄无知,越看越觉得自己荒废了很多时光,在走上讲台的第十三个年头才开始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向,才明白自己往日的照本宣科日复一日的课堂是多么乏味枯燥,才明白自己的专业储备和文化素养是多么的单薄。我想这也许是这次大赛给我最宝贵的财富,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浅薄无知,让我有了重新努力的方向。
第二个阶段是对必修一必修五和选修本中每一篇文本的文本解读,我边看边记笔记,恶补文本分析知识,随时记下教学设计灵感,在这个过程里在网上认识了青春语文的王君老师,看着青春语文工作室的老师们一篇篇优秀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设计灵感,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对着文本下功夫,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上知网看其他人有价值的解读,然后用笔记下来,偶尔间灵光乍现,出现了某一篇课文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就立即记下来。可以说这一个阶段最为痛苦收获也最大。我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课堂的设计是多么的敷衍,看到了以前不曾留意过的文章竟然那么的有趣又有意义。就像《作为生物的社会》和《宇宙的未来》这两篇课文,虽然我上了好几遍必修教材,却对这两篇课文实在没有什么印象,但这次因为练习文本解读,深入读进去才发现这两篇文章都写得非常幽默有趣,感受到科学家的那种严谨中带点儿搞怪的幽默是多么迷人。读选修中《狱中杂记》,了解了一个不一样方苞,也了解了旧社会监狱的乱想和腐败,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这些好的文章曾几何时都被我忽略,从未静下心来好好的读过文本,当然也不能带给学生一堂对他们有用的课,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忽略编写者的意图,以功利的心态从事教学,只教自己喜欢的和考试要考的,这是多么的狭隘又是多么的可惜。这个道理我如今才懂。
第三个阶段是上课前二十四小时的备课阶段,我抽到的篇目是《采薇》,这是一首必修二的诗歌,我也曾上过很多次却每次都重在翻译和背诵。这一次,我静下心来读这首诗歌却读出了很多的心疼,我心疼他们在年复一年的艰苦的戍边生活中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我心疼他们与家人相隔万里却不能互通音讯,心疼他们那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心疼他们蹒跚的步伐走在归乡途中的无限心酸,心疼像诗中的戍卒一样千千万万的战士,心疼春闺梦中无数的河边白骨。于是我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诵读——读出诗韵,译读——读出诗意,悟读——读出诗情,品读——读出诗魂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中,第一遍读旨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诗经特有的四字句的二二节拍,了解重章叠句的形式美和音韵美,第二个环节旨在通过译读,读懂诗意,描绘画面,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第三个环节旨在通过体验戍边战士的心情,把我抒情主任公的情感,第四个环节通过争辩诗歌主旨诗“抗战的颂诗”还是“厌战的刺诗”,来把握诗歌主旨,进一步落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家国情怀上,四个环节,四个活动,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上课并未呈现出这个设计的精彩之处,但我仍然为自己的设计而感到欣慰,因为这个设计中真实的倾注了我对于这首诗的情感,我想这也许就是文本解读和创意教学设计的魅力吧。在解读文本时,我恰好听到毛不易的一首歌曲《借》,里面的歌词很让我触动,“借一盏午夜街头昏黄灯光,照亮那坎坷路上人影一双,借一寸三九天里冽冽暖阳,融化人间刺骨寒凉,借一抹临别黄昏悠悠斜阳,为这漫漫余生添一道光”,眼前忽然就出现那个zai 风雪中蹒跚前行的戍卒的背影,心里盛满了对他的心疼和悲伤,所以自己就在原词的基础上写了一首新编的《借》,送给那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士卒。下面是我的改写:
《借(<采薇>新编)》
借一枝初春杨柳轻拂风中
挽住临别手掌一双
借一把柔嫩薇菜摇曳春光
遥望远处家园方向
借一只南飞鸿雁强健翅膀
携带思念飞向故乡
借一簇绽放棠棣装点戎装
披上战袍奔赴疆场
借一把象牙弓箭征战沙场
驾起战车卫我家乡
借一盏寒冬街头昏黄灯光
照亮那坎坷路上人影半双
借一寸三九天里冽冽暖阳
融化人间刺骨寒凉
借一段往日旋律宛转悠扬,
把那不能言说轻轻歌唱
借一抹临别黄昏悠悠斜阳
为这漫漫余生添一道光
借一方乐土让他容身,
借他平凡的一生
从此安守故乡!
虽然最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并没有将这一段呈现出来,课也上的颇为尴尬和平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领略了很多名师的风采,最美的风景有时候也许并不在终点,沿途的风景也一样美丽,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我已开始穿越迷雾找到前行的目标,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从今以后,不敷衍每一堂课,不敷衍每一篇课文,在每节课前都想一想,我的这堂课要带给学生什么?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从这样的一堂课中学到什么?我相信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语文路上的有心人并不晚,同时也希望自己今后能在阅读上多下功夫,因为教学研究的阅读始于阅读的自觉。专业高效的阅读既是我们的底气也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星光不负赶路人,沿途的星光熠熠,望我有一天能摘到最亮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