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
01
最近读到些与“沟通”有关联的文字,觉得挺有趣。
沟通的本义很简单:使两方能通联。这两方的含义就耐人寻味了,是两个人?两座城?两个阵营?甚至两个国家?
所以,沟通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词,无论在哪个情境,只要有人的地方——甚至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理解,只要有生物的地方就会有沟通,因为除了人类,动物们也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沟通。譬如,蜜蜂通过跳舞来传递发现蜜源的相关信息,蚂蚁通过触角的接触传递信息,海豚可以通过超声波彼此交流……
注意,使两方能通联,是个纯粹的动词,强调的是过程,而不知道结果。所以,有成功的沟通,也有失败的沟通,这里侧重点就放在结果上了。
历史上,各种有趣的“沟通”故事,耳熟能详的就一大堆:战国时期的苏秦,号称纵横家,曾经合纵抗秦;三国时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唐朝时魏征劝谏唐太宗等等。他们中间,有的一对一,有的一对一群,有的一对一国,但是有一个特点贯穿所有的沟通术——用今天看到的另一本书来回答,正是史蒂芬·柯维写的《第3选择》。这些成功沟通的案例都站在双方理性的基础上,找到了共识,获得了双赢。
当然,我们今天若用历史回溯的眼光去看,无论哪种“赢面”都只是暂时或阶段性,但站在他们当时当地那个两眼一抹黑,前面是坦途还是羊肠小道,甚至是不知深浅的悬崖都未可知的境况下,能达成沟通是很了不起的。这便是他们的故事能代代相传的原因。
02
话题似乎扯远了,这样站在金字塔顶层的沟通的确与我们普通人没啥关系。那我们平时需要沟通的地方有哪些?太多了,在家里,与父母孩子爱人的沟通;在职场,与领导、同事、客户的沟通。
除了这两大块最重要的沟通情境,我们平时上街买点菜,超市采购两斤鸡蛋,这中间都有交叉进行的沟通。当然,后者的沟通会简单很多,因为商业行为的标准已经很成熟,操作就相对简单。
但是,前面两种情境的沟通就要复杂得多,复杂到很需要我们去看一看沟通后面的真相是什么。其实,无论是解决家庭关系的沟通还是职场关系的沟通,都是面对“人”的问题,因为关系不同、情境不同、立场不同等因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两者的关系也非常微妙:白天我们要应对职场沟通,晚上回家要应对家庭沟通。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孰轻孰重呢,当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做到多方面平衡,才能不让生活失控,平稳地继续前行。
身为二宝妈,我平时比较注重亲子沟通,尤其被鸡娃被内卷的当下,如果常常被焦虑所控制,无法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只会加剧亲子矛盾的进一步深化甚至激化,成为各种不可逆悲剧的源头。
之前读《非暴力沟通》,给我留下较深印象,因为它系统地“提供一套方法解决一个问题”,虽然这套方法并不复杂,但其中立足的视角特别值得称道。
比如,它是围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八个字展开,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意愿,让人们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从而让爱融入生活。
人类沟通的媒介基本是靠语言,但语言却非常不可靠,尤其它在经由大脑有选择的分析、评判后,无法完全呈现鲜活的真实,有时甚至离真相相去甚远。但“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常常无法觉察到。
因此,非暴力沟通希望大家在说话时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做出反应,而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冷静的分析,更精确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在沟通中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带着友善和爱意来加深与他人的联系,高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03
但沟通如果仅局限于解决问题似乎还不是真相,也不够精彩。最近在看脱不花撰写的《沟通的方法》一书中,发现了很有意思的定义。脱不花说,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无限,这个词,带给我们很宽泛的遐想空间。而游戏这个词,更有着一种生动的吸引力。
这是一本主要针对职场沟通的书。适用情境不同,所面对的对象(领导、同事、客户)均不同,也会因时因地因事而产生诸多的变数。运用自己的智慧看透变数背后的逻辑规律整合成一套有用的方法,这就是脱不花讲述的“沟通的方法”。
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发现很多时候因为畏惧沟通,留下不少遗憾。因为认知的匮乏和与生俱来的“怕麻烦”,沟通始终是我的一大短板。所以,看到此间的“无限游戏”几个字,顿时让我有眼前一亮之感。
这本书并不深奥,可以说还比较浅显,难能可贵的是穿插其中的各种小案例、小方法,运用在现实中不一定准,因为理论和现实始终隔着一条无法跨越的天堑,但同时也倒推我们去思索,何种方法更适用何种情境?哪种背景下需要如此这般应对方为得体、有趣、不留后患?是的,这里面有套路,有章可循。
吸引我的是这么几点:如何说服对方?如何让对方在被说服的时候仍然觉得舒服?这些问题虽然不新,但答案总是不统一。事实上,我们永远看不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人有多复杂,答案就会有多复杂。
尤其有趣的是,脱不花提出一个建设性疑问:怎么通过沟通,实现自我塑造?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过通过研究沟通术倒逼自己成长,“实现自我塑造”便不是空中楼阁。
书中频繁讲到,在沟通术中“我们”这个词的重要性:“我们”统一了战线,弱化了敌对感,增强了共情力……有了我们的共识,才能进一步达成战略性共识的统一。
再联想到《第3选择》,发现此中的适用范围更加广阔,既可以面对人也可以针对事,是一个延伸到社会关系的“沟通”妙法。这本书主要阐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选择,应该如何打破固有的非A即B的两维模式,而出现一个共赢的第三选择的结果。在我看来,这是升级的沟通术。比较着看,更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