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浊之辨:原创文与AI成文

2024-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老书虫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和科学不断迭代更新,新的事物不断冲击我们过去的价值和道德体系。人类不得不去适应急流猛浪般的种种变迁。然而,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似乎我们本质上并没有解决自古以来的问题,而是在不断重蹈覆辙。

难以想象,在我们这一代可以见证昔日科幻小说中的幻想产物在逐步出现在现实世界之中。AI大模型就是代表之一。无可否认,AI大模型确实在很多方面带给我们不少便利。就敝人而言,整理文档,书写格式化公文,以及编辑其他语种文件时带给我很大便利,节省大量时间。这是事实,毋庸置疑。

但,由AI大模型衍生出的某些模块是否值得称道?我缺乏信心。以文学创作为例,近些年,以AI大模型为依托出现了不少写作模块,美其名曰协助创作者写作,实质上就是代创作者写作罢了。

AI成文质量如何还待两说,但成文速度之前确实令人惊讶。因此,比起那些绞尽脑汁,努力敲打键盘的写作者来说,利用AI制作文章实在轻松太多

诚然,AI大模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放人类双手,释放人类大脑投入到创作之中。只是实际上,利用AI成文的作者们,真的有进行认真创作了吗?想来也没人敢笃定回答。或许,AI成文后,改上几字就发布才是真实吧。

再者,AI成文的作品倒底是什么性质?敝人认为,再不加以二次创作的情况下,AI成文本身是一种高级模仿,剽窃,抄袭行为。随着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似乎所制作出的文章除了色彩斑斓外,也多了不少情感在其中。但仔细品来,文章处处带着某某名家的风格。

不加以认真地二次创作,带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和剽窃和抄袭又有何不同?同样的,又有谁在AI成文后,再认真二次创作过呢?

关于AI成文的争论,有人对我说过,水清则无鱼。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有它出现的理由,我们理当适去应和接受。可愚昧如期的敝人却有着不一样的思绪。混浊的水中,真能养出好鱼吗?想来应该是不能吧。

不加以认真地二次创作的AI成文与剽窃和抄袭别无二致。剽窃,抄袭的文章堂而皇之的展示于世人眼前,并受到追捧。如此,呕心沥血,努力创作的原创创作者们又该如何自处?

自古时起,剽窃与抄袭就令人唾弃和不齿。难道时至今日,昔日的伦理道德就该为新的科学技术让步?难道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就该为新事物变得模糊吗?若是如此,本是为提高人类思想和创造力的事物是促进了世界的进步还是倒退呢?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