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相马,马向何方?
伯乐相马,马向何方?
千里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才华埋没,当然可惜,但没造孽;千里马“效力于独夫之手,俯首于民贼之间”,一展才华,作孽无数,却更可惜。
伯乐找到了千里马。马有日行千里之能,如何?马日行千里,又如何?须知有南辕北辙,有助纣为虐。
所以,伯乐相马,固然重要,马向何方,更为关键。如果不知道向哪里去?不知道为了谁?问题很严重,盲人骑瞎马,一日行千里,意义是负面的,比不作为更可怕
歌里唱道: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为了秋的收获
为了春回大雁归
......
歌里唱道的人,我们无需知道他们是谁,但是,他们知道自己向何方,他们知道自己为了谁,所以他们是真正的千里马
人,不论是伯乐,还是千里马,或者是千里马加伯乐,人生一世,最关键的是四个字:“你为了谁?”
下为引文:
《健全的社会》指出:“一个健全的社会,是适应人的需要的社会,是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他人手段的社会,也是个人的幸福和发展成为核心关注点的社会。
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富强和自由只是表面,其内在依旧是服从和奴役,依旧是人为了满足社会,适应社会而存在,而不是社会为了人的需求而存在。
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被异化,就是人的活动成了一种和自己对立的力量,结果是这种力量压迫人去行动,而不是人掌控这种力量。于是他创造出来的物成了他的主人。在现代社会,这种异化是无处不在的。人创造了资本工业的庞大机构,但结果这些企业却成了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存在,个人反而只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塑造自己,成为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这样的社会中的人,是精神健康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他们为了安全感放弃了自我,失去了理性认识世界的能力,没有创造性,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也没有能力去爱。他的安全感只是来自求同,为此把自己的棱角全都磨灭。他向往的成功,就是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他和别人的关系,不是交换就是利用,即使婚姻关系也是这样。这种社会,当然不是健全的社会。”
上为引文。
当一个人和别人的关系,不是交换就是利用,或者说,自己的价值,也仅仅存在于交换和利用之中。人们评价一个人,以“他的可交换和利用价值”为基础,除去交换和利用,他就啥都不是。即使你是千里马,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千里马不能做一个健全的人,盲目发挥千里之能,就会南辕北辙,就会助纣为虐。因此,要做千里马,先做一个健全的人,服务于健全的社会,或者使社会趋于健全,才是千里马的追求与归宿。这样做的人,才是真正的千里马。这才是伯乐相马的意义。
故曰:伯乐相马,马向自己。可问题是:你健全吗?向健全的自己迈进吧。
下附《得到》出品——《健全的社会》全文
《健全的社会》| 风君解读 关于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德裔犹太人。他不仅是精神分析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开创者,也是一位极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的理论特点,就是融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这两位大师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由于他善于将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方法运用于人的社会行为的分析,也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关于本书
在本书中,弗洛姆借助心理学方法,对“一个社会是否也会患病”这个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指出一个健全的社会,是适应人的需要的社会,是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他人手段的社会,也是个人的幸福和发展成为核心关注点的社会。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我们不能只从个人是不是适应社会来看他是不是有精神问题,相反应该先看社会是不是适应了人的需要。只有一个社会满足了社会成员的合理需要,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这个社会才是健全的。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关于“一个社会会不会生病”
传统观点认为,一个社会只要还能运转,就是正常的。所以只存在个人能不能适应他所在社会的问题,而不存在社会能不能适应人的问题。弗洛姆明确反对这种社会相对主义观点,从书名《健全的社会》就能看出他的态度。因为我们讨论健全社会,就已经包含一个假定,那就是存在不健全的社会,否则这种讨论就没意义。而不健全的社会,就是表明社会也像人一样会生病,并不都是正常的。为什么社会相对主义不正确?因为这等于是说,古往今来的社会只要存在就合理。奴隶制社会的奴隶生来就该被奴隶主奴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就应该被资本家剥削。这无疑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
二、关于真正健全的社会
判断社会是否健全,需要我们改变原先用来衡量社会的标准。不该用“社会是不是能运转”这样一个相对标准,而应该有一个普遍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就是弗洛姆一直倡导的人本主义标准。在这里,“以人为本”就是看社会能不能满足人性的要求。如果一个社会运转的要求和人性的要求有冲突,那这个社会就是病态的;而一个真正健全的社会,就是符合人的需要的社会。只有一个社会满足了社会成员的合理需求,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这个社会才是健全的。这是弗洛姆对健全社会最简单也最明确的定义。
三、关于人的需求
弗洛姆承认,人来源于动物界,所以生理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又超越了动物界,所以他的需要并不仅仅是动物的生理需求。人会感到恐惧和痛苦,也会有自己的感情和追求,会和他人建立联系,也会寻求他人的认同,这些都是和动物不一样的,只属于人的“独特处境”,所以这里说的人的需求,就是源于人的独特处境、人的存在而出现的需要。
在书中,他分出了5种基本的需求,分别是:
1.交往的需求,也就是和他人建立关系,摆脱孤独和不安的需求。
2.超越的需求,也就是人通过自主创造,超越他在自然界的位置,完成自我实现。
3.寻根的需求,就是对代表自己来源的事物的依恋和渴望,比如说对母亲、对血缘、对土地,或者对自己的国家。
4.身份感的需求,这是我们体验自我意识,获得他人尊重和社会地位的前提。
5.定位与信仰体系的需求。就是说人在世界上,需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为什么在这里。
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同,弗洛姆并不着重探讨需求的层次,他更想指出的是,人要满足自身的需求,其实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就是后退,回到动物的生存状态,和自然界合为一体;另一条就是向前,发展人类自己的理性,成为真正健全的人。这种前后两分,也是弗洛姆提出的需求的共同特点。
四、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健全的
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富强和自由只是表面,其内在依旧是服从和奴役,依旧是人为了满足社会,适应社会而存在,而不是社会为了人的需求而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被异化,就是人的活动成了一种和自己对立的力量,结果是这种力量压迫人去行动,而不是人掌控这种力量。于是他创造出来的物成了他的主人。在现代社会,这种异化是无处不在的。人创造了资本工业的庞大机构,但结果这些企业却成了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存在,个人反而只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塑造自己,成为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这样的社会中的人,是精神健康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为了安全感放弃了自我,失去了理性认识世界的能力,没有创造性,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也没有能力去爱。他的安全感只是来自求同,为此把自己的棱角全都磨灭。他向往的成功,就是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他和别人的关系,不是交换就是利用,即使婚姻关系也是这样。这种社会,当然不是健全的社会。
五、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过去曾有过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通过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一些问题的暴露,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这个社会的问题,并做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尝试。弗洛姆在书中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就是“二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
苏联的方法,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取消市场,全国实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大家都听国家的。这样工业社会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呢?弗洛姆说,完全没有,因为这是在重走集权政治的老路,也一样是在“逃避自由”。所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苏联的最后崩溃是历史给出的答案。
美国的方法,是超级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自己也注意到了原来的制度对人过于忽视,结果工人对工作失去兴趣,生产率降低,而且导致社会冲突加剧,所以资本主义要进行自身的改进。方法就是所谓的利润共享。让工人通过持股、获得福利保险、缩减工时等一系列激励手段,来分享公司利润的增长,让工人的收入和工作成就挂钩,调和劳资双方的矛盾,但弗洛姆认为这不过是改进版的计件工资制度而已。让工资和业绩挂钩,确实可以提高工人积极性,但是这种分享的多少还是由管理层决定的,不代表工人不被剥削。而且,对于解决工业社会中人的商品化,消费主义倾向等问题,这种方法也没有任何效果,甚至还在推波助澜。
六、实现“健全的社会”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弗洛姆认为,所谓健全的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为了实现这样的社会,他提出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在经济方面,要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让工人有参与其中的兴趣和动力,为此要让工人参与决策和管理,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
在政治方面,他提倡分权的制度,让社会团体参与决策流程,让公民成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象征性地投个票。
在文化方面,要改革教育,培养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人格,而不仅仅是塑造对社会有用的螺丝钉。
这三个领域的改革是要齐头并进的,不能彼此分开,否则努力就会落空。
金句
1.一个健全的社会,是适应人的需要的社会,是个人的幸福和发展成为核心关注点的社会。
2.我们不能只从个人是不是适应社会来看他是不是有精神问题,而是应该先看社会是不是适应了人的需要。
3.人来源于动物界,所以生理需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又超越了动物界,所以他的需要并不仅仅是动物的生理需要。
4.人要满足自身的需求,其实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就是后退,回到动物的生存状态,和自然界合为一体;另一条就是向前,发展人类自己的理性,成为真正健全的人。
撰稿:风君脑图:摩西转述:徐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