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你所不知道的算命学

2016-12-19  本文已影响140人  华山水

你相信吗,算命居然能赚到3亿?

看星座的同道大叔和卖黄历的灵机文化,告诉我们,互联网并没有让这些所谓“传动封建迷信”行业消失殆尽,反而越演演烈,扶摇直上。

世人都爱问绸缪##

当然,这篇文章无意分析他们发家致富的历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诞生背后蕴藏着巨大市场。

是的,就是算命。

先来讨论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算命会有市场?

答案显而易见,人性对未知有着本能的恐惧,深不见底的悬崖触目惊心,但我们又有着掌控未来的欲望,想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矛盾的二者相互碰撞催生了这么一个行业。

当然,算命这个词,可能让你有点不舒服,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词汇——预测。

换个词汇,你就会发现,我们好像一直在做这件事儿:以前我们仰望星象,掐指一算得出人的祸兮旦福;现在我们靠海量数据,构建一个个负责的数学模型,猜测着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这就是天性。

一本书惹起千重浪##

江湖游荡数十载,四住摆下擂台,只为求得一败。

金庸武侠世界里的独孤求败无疑是大BOSS的代名词,你看,人家出门挑战不是为了耍帅撩妹,而是只想输,这武功得多高,才会有这么个念头。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国史上同样有着这么一本“独孤求败”式的书:

有人看了这本书,悟出修道长生不老的秘密;

有人看了这本书,知道性爱中的十八种招式;

有人看了这本书,明白了安身立命,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实践方法论。

……

这本书叫《易经》。

这本书对中国文化影响可谓之深远

泽东以润之;

介于石,不终日;

你这人很八卦

不论是姓名学还是日常使用的词汇,它都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未曾留意过。

而这本书的出现,堪称算命界的里程碑事件,因为第一次,瞎扯唬人开始有了理论支撑。

姑娘,最近我在看教科书里发现个秘密:就你的身材和你的长相,你很适合和我一起生个猴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易经》流传的过程中,主要方向有两个:极简风和装逼风。

对于高级知识分子,脑细胞精力旺盛而无处发泄的人来说,简单的照本宣科是不能满足他们需求,于是他们就开始折腾出复杂玄奥,不太像是给人看的东西。

什么向前推前十年,后推几十万年的《皇极经世》,卦象变来变去的京房八宫卦…等等就是这么出来的。

但你也知道,复杂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普及的,就像西天取经回来的玄奘大师创立的维识宗,没传到几代就后继无人——因为实在太难了。

所以后来的净土宗才会盛行起来:小子,跟着我天天念阿弥佗佛,保你升官发财,死后能与释迦牟尼探讨人生。

对于教育水平低的劳动人民来说,虽然对改变命运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每次都要看这些极其拗口的文字,操作繁琐的步骤,真的太难为人家。

加上各类跑江湖术士的功劳,大量《人人都是算命大师》《诸葛亮预测三十六招》《刘伯温秘传家居风水秘诀》等科普类书籍出现,使得算命的门槛越来越低,极其容易上手。

比如抽签,判吉凶。

从原来需求沐浴更衣,焚香净手,战战兢兢的从盒子里的49 根蓍草,缓慢抽出来然后放在桌面上记录凑成一个卦象,改为直接45度角,往天空随手扔三枚硬币,接着看硬币的正反面即可。

是不是很容易学?

简单就是简单,不过两者的概率好像不太一样:一个基数是 49,一个是 3,无论怎么抽,两个的概率都不可能一致。

所以后世的简化后的算命手法,准确性是值得探究。

满满都是套路##

你也知道,街边摆摊的算命先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满腹经纶,而是心理学。

1个原则

上来咨询算命的,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他心目中预设的答案。

就跟一女人忧心忡忡的对风水先生说,最近自己老是倒霉,是不是新家的风水特别差呢?

如果这时风水先生说不是,因为活人的住宅风水对你生活不大,你家的祖坟和祖屋的地理坐标影响才大,巴拉巴拉说了一堆

如果你是那女人,你会相信吗?

没错,肯定是不会的,因为你心里已经下意识的认定,这房子风水就是不好。如果你说的不符合她的心意,她心理就会将这人归类到”本事不高、算命不准“的行列。

所以,对于算命先生来说,预测结果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说的是否符合你的心意,满足客户需求最重要。

自古命算惊为首

出场前要吓你一跳,上来第一句就要震住你,这是算命常用的套路。就像演讲开场时,是需要在听众间树立权威感。

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信任、唬住客户,决定着后续他到底能赚到多少钱。

第一步很重要,但操作起来并不难。毕竟一个人的性格、职业、身体状况等特征,不需特别的训练,只要稍加留意和推测,识别出来并不难。

加上算命的人,职业需求使得他们需要四海为家,到处流浪,阅历识人的能力自然高人一等。

“嗨,美女,你看起来很像我死去的前女友呀……”

有迹可循的规律

儿子没事来问父亲的事,说明父亲可能是出事或者身体有毛病了;

妻子来占问丈夫之事,一面喜色的,多是生养有儿子的,想母凭子贵;面带愁色怨容者,才是真正为丈夫的事而来

读书人来占问,是为了考试或官运前程;商人来占问,近来的生意状况一定不佳

重重复复地问同一样事物,一定正是缺少此事物;连续问事情的原因,那一定真有特别的原因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